
牛球虫介绍
牛球虫简介
牛球虫是一类寄生于肠道的原虫,它是单细胞动物,肉眼看不见,所以在牧场中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检出。
不同球虫有不同形态,虽然大同小异,但是对球虫的观察需要现场经验。粪便中牛球虫卵囊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17~49×12~35μm。

牛球虫种类
据报道,全球至少有20多种不同的艾美耳球虫,其中在我国能分离出来的球虫种类有12种以上。但不同的球虫种类致病性不一样,有些甚至没有致病性,所以在检测粪便中球虫卵囊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尤其需要专业的检测机构判断牧场感染的球虫种类。目前在牧场最常见、致病性最强的球虫种类是牛艾美耳球虫和邱氏艾美耳球虫,国外放牧条件下会有阿拉巴艾美耳球虫。


引起牧场犊牛血便的球虫主要是邱氏艾美耳球虫,在小肠和大肠都有寄生,尤其在大肠寄生,导致大肠上皮细胞严重破坏,进而导致肠道黏膜和上皮组织细胞破坏、肠道出血、排出血便。另外,大肠对小肠的营养吸收和修复有代偿性作用,大肠一旦受损,代偿性作用消失,临床表现症状比较严重。同时,有些低度和中度致病性的球虫主要在小肠繁殖复制,而且对小肠的破坏作用非常强,临床上虽然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但是会出现一些轻度腹泻。如果感染数量特别巨大,也可能会出现一些血便。因此,所有致病性球虫对肠道细胞都有损伤,进而导致营养物质的吸收障碍,影响日增重。
牛球虫生活史


整个循环中体内的增殖阶段需要多少天呢?因为不同球虫种类的感染性卵囊从被食入体内到排出新的卵囊的周期不一样,平均是21天。体外的生殖阶段时间不确定,温度越高、湿度越大,从非感染性到感染性卵囊时间就相对较短,可能1-2天,甚至1天。
小结
牧场目前感染的球虫种类很多,并不是都有致病性,也不是所有球虫感染都会引起血便。常见致病力最强的球虫是牛艾美耳球虫和邱氏艾美耳球虫,这两种也是分离出的最多种类的球虫。球虫繁殖力超强,1个卵囊最多可以生成3000万个卵囊。
牛球虫危害、流行特点及临床表现
牛球虫病的危害
球虫主要在肠道繁殖,所以它对小肠和大肠的上皮细胞破坏非常严重,尤其是肠道营养物质吸收主要靠肠道纤毛,纤毛越长,表面积越大,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越多。正常情况下,肠道绒毛比较完整,一旦有大量球虫感染,肠道绒毛的完整性就会受到破坏,甚至整个肠道绒毛全被破坏,还会破坏深层的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导致肠道大面积出血。
另外,球虫病还会减少增重,破坏肠道细胞,导致营养吸收减少,药物吸收降低,从而降低饲料转化率。
牛球虫流行病学特点
球虫主要危害1岁以内的牛,犊牛感染球虫的日龄最早可在30日龄左右,常见于断奶、转群或者混群后到6月龄之间的犊牛。
成年牛有较强抵抗力,很少发生球虫病;但成年牛是球虫的携带者和卵囊排出者,是重要的传染源。所以,在牧场管理中一定要将成年牛和犊牛分开饲养,同时工作人员不能互相串舍,避免粪便和饲草成为传染源。
球虫具有极强的繁殖力、卵囊有很强的抵抗力和很长的存活时间,导致消毒剂无效,这些是导致球虫在牛场中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虽然有报道显示部分消毒药对球虫卵囊有杀灭作用,但在牧场环境中彻底杀灭卵囊根本不现实。所以,我不提倡通过消毒方式降低球虫的发病率,而是建议加强饲料管理,环境卫生控制,及时清理犊牛粪便。
牛艾美耳球虫在温度越高的情况下,变成感染性卵囊的时间越短。比如在10℃需要10-14天发育成感染性卵囊,20℃则需要5-9天,30℃需要2-5天,而10℃以下孢子体阶段发育缓慢。所以,在球虫感染阶段及时清理粪便,可以减少感染传播。
犊牛感染球虫的途径
牛球虫宿主特异性强,只感染牛,不感染人和其它动物。它主要是通过粪口传播,犊牛因摄食含球虫卵囊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土壤,或舔被粪便污染的毛而感染。
球虫病的诊断与临床表现
临床上兽医诊断球虫的主要标准是通过血便,包括血样。但感染球虫后只有5%左右表现典型临床症状,绝大多数犊牛都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
通过粪便评分,有的粪便略微偏稀,有的粪便看似正常,但牛采食减少、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被毛粗乱、体重偏小,这些有亚临床球虫表现的牛也是重要传染源!所以,牧场并不是通过临床症状出现与否来判断犊牛是否感染了球虫。事实上,造成牧场损失最大的有亚临床球虫表现的牛占95%左右。
小结
只要有牛的地方都会有球虫,球虫主要危害1岁以内的犊牛,导致肠道严重损伤,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可能带血和黏膜、继发感染,甚至死亡。但这些临床案例只是冰山一角。轻度感染并不一定有临床症状或者导致死亡,但生产性能会变差,导致球虫后期爆发,给生产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球虫亚临床感染对生产效益影响及流行病学调查
球虫亚临床感染对牧场效益的影响
球虫亚临床感染对牧场效益的影响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对动物健康、长势和生产力的长期影响;其次,感染球虫会增加治疗成本、劳动力成本,减少增重,饲料转化率下降,疾病易感性增加,这些都会增加牧场的成本,影响牧场的效益。所以,为减少球虫病相关损失,应当在临床症状出现前治疗。
犊牛球虫亚临床感染试验-计算成本
实验选取231头3-16周龄(平均1.5个月)犊牛,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116头,未治疗组115头,治疗组3周后监测粪便卵囊生成和增重的情况。实验结果发现,通过治疗增重增加了20%,卵囊减少了99%,效果比较明显。

礼蓝动保集团牧场犊牛球虫试验
2022年8月-11月,礼蓝动保在国内某集团牧场选取了30头刚断奶犊牛,随机分为 2 组,每组15头,一组口服托曲珠利(15mg/kg),一组不给药(对照组),然后检测 OPG、记录腹泻评分和增重,试验周期76天。



球虫对日增重的影响
球虫感染对犊牛的影响有多大?我们无法监测肠道的病理状态,但是可以通过称重,评估球虫对日增重的影响。

球虫亚临床感染导致生长迟缓
国外有研究报道,有球虫亚临床感染的犊牛可以导致35天的严重生长迟缓,与对照治疗组日增重 870克相比,受感染犊牛日增重仅600 克,这相当于9.45公斤的生长迟缓。考虑到 6月时体重与初产年龄之间的关系,后者将增加 0.9个月的饲养时间,从而增加饲养成本。
牛球虫病经济损失举例

2021-2022年礼蓝动保对9省市70家牧场球虫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成年牛也是重要传染源

小结
球虫在牧场感染很普遍,几乎每个牧场都有球虫感染,我们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即使通过良好管理也不能把球虫卵彻底消灭,所以球虫亚临床感染对牧场带来的长远经济损失更大,需要牧场管理者足够重视。同时,成年牛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控
球虫的诊断方法
在牧场可以通过牛的临床表现做初步诊断,包括犊牛日增重偏低、生长迟缓、被毛杂乱。如果犊牛出生即混群饲养,30日龄左右发生腹泻可能是球虫感染。如果采用犊牛岛饲养,牛和牛之间不能互相舔舐,再加上牧场卫生管理良好,基本上不用考虑犊牛在这阶段感染球虫。另外,当犊牛断奶、转群、饲料更换后出现腹泻时,可能面临着球虫感染。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犊牛的饲养模式,如果犊牛应激后出现腹泻,应考虑球虫问题,尤其是30%以上的犊牛发生腹泻时。此外,对抗生素治疗反应不佳的犊牛腹泻、发现犊牛水样至出血的腹泻病例时也要怀疑球虫感染。
但是大多数犊牛感染没有明显症状,只有通过实验室检测才能判断。首先,饱和盐水法属于定性检测,它能确定粪便中有没有球虫卵囊,但是判断不了感染的强度。所以,在牧场可以通过饱和盐水法做简单评估,但是无法判断腹泻是不是球虫引起的。其次,通过实验室OPG检测,即每克粪便卵囊的定量评估。但是牛感染球虫后,在21天的生活史中,卵囊排泄高峰期为0.5-2天。因此,如果想要准确评估牛是不是球虫感染,或者感染强度需要连续进行检测,
连续跟踪犊牛粪便卵囊检测结果


牛球虫病风险控制的决定因素
如果想控制好球虫,建立免疫力、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控制、药物干预三方面缺一不可。
1、免疫力


哪些犊牛有患球虫病的风险?首先三周龄以上,尤其是初生犊牛混群,需要引起重视,可能会面临球虫感染。常见小于1岁以内的犊牛,所以1岁以内犊牛腹泻可能是球虫感染。其次,过度拥挤、断奶后转移到新圈、运输及天气变化等。这些应激情况下,也要重视球虫的发病风险。第三,目前无有效的离子载体药物可以在饲料里添加,所以牧场面临的球虫感染压力特别巨大。
2、加强管理和环境控制
预防球虫病要切断粪口传播,首先是加强环境管理,减少牛接触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土壤的机会,规律性清理产圈,及时清理被污染的物品和饲料。同时,全进全出的犊牛岛管理模式有利于减少犊牛岛阶段感染球虫的机会。另外,保持动物间的接触最小化,控制犊牛饲养密度。其次,与犊牛接触的工作人员靴子和工作服要及时清洗,管理成母牛和犊牛的人员不交叉。第三,成母牛使用莫能菌素可以极大减少卵囊排出量,减少向犊牛传播风险。
3、药物的干预
预防性用药是关键!因为环境中有卵囊存在,低剂量卵囊不断刺激肠道能帮助犊牛产生免疫力,形成对球虫的抗体,但一旦接触过量卵囊,突破了免疫屏障,犊牛就会发病。所以在犊牛易感阶段,尤其断奶以后,需要使用长效药物预防,保证肠道卵囊数量达不到感染致病程度,让牛自身的免疫系统发育健全。
对于已发生严重腹泻,尤其是球虫感染牛,治疗价值有限,因为球虫对肠道的损害已成事实,肠道修复需要一定的时间。
对于有临床症状的牛,治疗药物的靶位要针对配子生殖阶段,也就是有性繁殖阶段有效。同时,给严重腹泻的病牛静脉补水、补充电解质、葡萄糖和使用抗生素,避免继发感染死亡。

小结
◆球虫确诊需要多次卵囊检测;
◆卵囊排出是短暂的,一次粪便检不出卵囊不代表没有感染;
◆球虫控制需要良好管理、建立免疫力和有效药物干预三者缺一不可。
球虫药物的选择
不同抗球虫药作用阶段

不同抗球虫药特点

托曲珠利和地克珠利区别

百球清的用药剂量是3ml/10kg体重。我们发现部分牛场的用量偏少,建议牧场选择几头犊牛称重计算平均体重,同时对于体重偏大牛群,加大剂量,保证足量用药。另外,终生只投服一次,口服或与奶混合均可。如果产后混群,混群后3-4周使用一次。如果30天后发病,提前1-2周采取预防性用药;如果犊牛岛单头饲养,建议断奶当天使用,因为它的药效持续时间比较长,可以帮助犊牛渡过球虫感染的关键时期。虽然最佳的使用时间是转群后14天,但操作起来费人、费力,而且对犊牛的应激比较大。百球清与牛奶混合非常稳定,并均匀分布,可保持8小时;酸化奶稳定2小时。
此外,极个别牧场在混群后1-2月都不会发生球虫感染,卵囊分化成一代、两代、甚至三代,牛排泄出的粪便污染环境,过量的球虫卵囊被牛食入,导致5-6个月后出现临床症状,这种情况建议延后使用百球清。
百球清防治球虫 收益多多



总结
◆球虫普遍存在于牧场,几乎所有牧场都有球虫。礼蓝动保对全国9省市70个牧场的流行病例调查显示,仅仅一次的球虫卵囊检测就有95.7%的阳性牧场。如果连续跟踪,几乎100%的牧场都有球虫卵囊的感染;
◆绝大多数牧场不能科学评估牧场球虫感染情况;
◆亚临床球虫对牧场带来的经济损失更大;
◆确诊需要重复粪样镜检有大量球虫卵囊排泄;
◆关注临床球虫治疗的价值有限。如果牛群中有一头牛发生了血便,其他牛实际上都会感染,我们不能单纯治疗有临床症状的牛,其他牛群同样需要治疗。
◆预防是避免球虫造成损失的最优选择。根据牧场发病史,确定用药预防方案,加强饲养管理、环境和应激控制,帮助牛建立良好的免疫力,保证它健康成长。预防用药推荐百球清。
精彩提问
除了正常灌服百球清外,还有其他办法来预防犊牛球虫病吗?
龚美光:球虫卵囊普遍存在于牧场,所以要加强环境管理,减少环境中的卵囊数量,比如及时清理犊牛舍有助于预防犊牛球虫病。如果环境中卵囊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很容易爆发球虫病。
另外,有些牧场尝试通过管理措施和灌服百球清使球虫病得到了非常好的控制。灌服百球清可以帮助犊牛建立免疫力,再通过良好饲养管理,这样才能控制好球虫病。总之,提高免疫力,药物干预和良好饲养管理三方面缺一不可。
单头牛一克粪便含多少个虫卵容易造成或表明会有群体发病,是否根据个体要预防群体?
龚美光:首先要确定球虫种类,牛艾美耳球虫或邱氏艾美耳球虫每克粪便卵囊数大于500个就认为是显著球虫感染了。如果牧场有多种球虫感染,有些球虫感染可能是低致病性,有些无致病性,所以要先进行球虫种类鉴别,目前没有非常明确的感染标准可以预知球虫感染。根据牧场实际情况,礼蓝动保可以帮助牧场进行球虫种类鉴别。
关于群体爆发,只要牛群中有一头牛诊断出球虫感染,其他牛肯定也会感染,所以我们不能针对某头牛单独治疗,而是要群体治疗。同时还要注重常规预防。
(本文根据礼蓝动保主办的“球虫防控与犊牛管理”专题培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