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畜牧兽医技术 > 正文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治疗

发布时间:2017-01-10 15:31    作者:.    来源:    查看: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简称牛病毒性腹泻或黏膜病。1946年Olafson在美国新纽约州发现了一种临床上以腹泻为主的牛接触传染性病毒病,其症状和剖检病变较轻,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称为病毒性腹泻。1953年Ramsey和Chivers又发现了一种与牛病毒性腹泻十分相似的疾病,但是发病率不高而死亡率高。由于此病的消化道有严重的糜烂和溃疡,故命名为黏膜病。起初这两种病因为在临床症象、病理损害以及严重性上表现不同,所以被看作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疾病。当对其进行了更多的研究之后,发现该病是由同一病毒感染所致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2013年6月15日,湛江市某牛场饲养的牛出现了一种以腹泻为主,伴有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和传染速度非常快的疾病。经临床检查、死后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认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现将该病的治疗过程报告如下。

    1  发病过程

    该养牛场共有300多头黄牛,其中杂交公牛60头、杂交母牛150头,其他是肉用牛和犊牛。当时正处于夏季,每天中午下一场大雨,环境非常潮湿。6月15日上午饲养人员发现母牛栏有几头母牛腹泻,到下午该栏的母牛全部腹泻,第2天蔓延到其他栏。第3天已有30头牛腹泻,第7天一头老龄母牛和一头弱小牛犊死亡,一头怀孕4个月的母牛流产。

    2  发病机理

    病毒进入敏感牛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后,附着和侵袭上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的上皮细胞,并在该处复制与聚集,再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随之使体温升高和白细胞减少。由于病毒侵入淋巴组织,使淋巴结、集合淋巴滤泡和脾等器官受损,发生中心变性坏死,使抗体的产生发生障碍。由于上皮细胞的变性坏死及继发细菌感染,引起黏膜糜烂或溃疡,以及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炎症,出现严重腹泻。病牛的食欲废绝,消瘦和严重脱水,最后死亡。妊娠母牛感染后可导致胎盘感染,除引起死胎和流产外,多数胎儿发育不良,免疫功能受损。产后的活犊牛呈现病毒性腹泻损害,如先天性小脑发育不良、白内障、视网膜萎缩、小眼症和视神经炎等症状。

    3  临床症状

    病牛精神沉郁,呼吸加快,鼻腔流黏液性鼻液,流涏,鼻镜和口腔黏膜表面糜烂,呼气恶臭,体温升高到40~42℃,持续4~7天。严重病牛的粪便呈水样,有恶臭,混有黏液、血液和小气泡。发病的第3天开始消瘦、脱水、卧地不起,个别病牛食欲减退,体温不高,鼻镜糜烂,眼有浆液性分泌物,间歇性腹泻,蹄叶炎及趾皮肤糜烂,坏死跛行。

    4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牛,可见齿龈、腭、舌、颊咽部黏膜和食道整个黏膜都有分明的界限,呈现不规则形的溃疡或糜烂,瘤胃黏膜弥漫性发红、出血;瓣胃的瓣叶黏膜和皱胃黏膜出现不同程度出血和糜烂;小肠黏膜潮红、肿胀和出血,呈急性卡他性炎,空肠和回肠更严重;肠壁集合淋巴滤泡出血、坏死,形成局灶性糜烂,有时其表面被覆有黏稠的血色黏液,盲肠、结肠与直肠黏膜有溃疡性和坏死性炎症;淋巴结肿大充血和出血,消化道所属淋巴结更为明显,水肿、充血和出血;心脏的内外膜出血;肝脏脂肪变性,胆囊黏膜出血、水肿和糜烂。

    5  实验室检查

   (1)镜检。口腔、食道和前胃黏膜的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气球样变,固有膜充血、出血和水肿,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淋巴组织包括淋巴结和脾脏的淋巴滤泡、肠道的孤立淋巴滤泡与集合淋巴滤泡除水肿外,可见其淋巴细胞减少,生发中心荒芜或坏死。

   (2)做免疫琼脂扩散试验。准备好病牛的血清、琼脂粉、器皿、打孔器和生理盐水,配备好抗原和抗体。将抗体混合于琼脂内,制成含抗体的琼脂板,按一定距离在琼脂板中打孔,然后将抗原加入孔中,加满为止,不能溢出。完毕之后放置在37℃恒温箱内,抗原慢慢自由扩散。24~45小时后观察,抗原与琼脂中的相应抗体形成沉淀线,此时便可以确诊为阳性。

    6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7  治疗

   (1)目前对该病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但可以对症治疗。加强管理,增强抵抗力,应用收敛剂、抗菌剂和补液法等疗法,可缩短病牛的康复过程。对病牛迅速封锁隔离,大群健康牛接种病毒腹泻弱毒苗。全场病牛用活性碳灌服,以保护胃肠黏膜。

   (2)严重病牛要补液,防止腹泻后脱水。用0.9%氯化钠溶液2500mL、5%葡萄糖3000mL、乳酸钠格林溶液2000mL一次静脉注射;维生素C、病毒唑和安乃近各40mL(退热停注),止血敏3g,一天1次,连用3天;控制继发感染,用氧氟沙星40mL、青霉素钠1000万单位、地塞米松磷酸钠20mL(用量逐步递减过程)联合使用,一天1次,连用3天。

   (3)中兽医治疗(白头翁散)。白头翁60g,秦皮、木香各50g,黄连、黄柏、枳壳、陈皮、苍术、厚朴各40g,每天1剂,煎水2次,分上、下午灌服,连用3天。

    8  小结与讨论

    经过以上方法处理,一个星期后病情基本得到控制,除了一头老龄母牛和一头小牛犊死亡外,对全场病牛加强护理,15天后全部康复,无一例死亡。该场爆发的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传染性强、速度快,几天内几乎传染全场。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根据发病特点采取对症的治疗和中兽医相结合,半个月内全场病情得到控制,病牛全部康复。

   (1)病原的控制。对病牛隔离,进出人员严格消毒,特别是牛场工作人员的衣服、帽、鞋按照规定进行消毒和更换。对病牛排出的尿和粪便及时杀毒处理,周围环境用杀毒威溶液每天消毒二次。

   (2)加强管理。对病牛饲喂营养丰富和适口性好的饲料,喂给热水,让它们吃好吃饱,提高抵抗力。

   (3)注射疫苗。注射疫苗非常重要,可防止一部分牛发病,减少工作量,减少药费,减少牛损失。

   (4)治疗方面。直接使用抗病毒药是不够的,还要考虑到病牛有并发症存在,要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中兽医治疗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白头翁、黄连、黄柏杀菌消炎,秦皮止泻,枳壳、陈皮、木香消气、行气、止胃肠疼痛,方剂组合具有杀菌、消炎、止泻和止痛的功效,能够提高病牛的食欲。

   (侯邦奕  广东省湛江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