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畜牧兽医技术 > 正文

北方草原地区奶牛的养殖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17-01-10 15:37    作者:.    来源:    查看:
    北方草原地区是中国草地奶业的代表性地区,其奶业资源得天独厚,是绿色奶业的代名词。近年来,北方草原成就了一大批绿色乳品企业。但北方草原也存在对奶牛养殖不利的条件。

    1  存在的问题

   (1)草地型奶业供应链前端模式有待研究。北方草原地区发展草地型奶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草地型奶业是一种养殖成本低、奶质高、天然绿色和能够开发高档次产品的奶业。与之相配套的是适宜的奶牛品种、适宜本地区科学的养殖方法、保证高品质奶源的物流模式、绿色高档奶制品的研发,以及高端消费市场的拓展。

   (2)距离内地遥远,有待整合低成本物流系统。北方草原地区处于我国最北端,以呼伦贝尔为为例,海拉尔市周边为交通运输最便利的地区,当地建有海拉尔机场,公路与铁路也非常方便,这里也是奶牛养殖和奶制品企业最集中的地区。但海拉尔距内地路途遥远,公路距北京1700多km,铁路距北京2100多km,空运飞行一般2小时左右,海运需先陆运到营口港,这就给呼伦贝尔奶业的发展造成了天然的物流障碍。

   (3)营销有概念无实质,绿色品牌产品缺乏。内蒙古北方草原地区是世界著名的大草原,奶制品具有国内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对于呼伦贝尔市而言,目前当地的的主打产品仍是最低端的大包奶粉,虽然许多企业都有生产婴幼儿奶粉的资质,但生产者几乎为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奶源无保证。其他类高档产品如巴氏奶当地无消费习惯,销往外地物流亦无法保证。

    在呼伦贝尔,聚集了许多国内的乳品企业加工厂,但这些企业只生产大包奶粉,即便如此,这些企业在国内乳业营销宣传战中已经有了草原与绿色的依据。在奶源建设方面,国内某著名企业曾投入一定的力量,但无果而终。国内乳制品行业在呼伦贝尔市建厂生产的实质是为了打草原、绿色的品牌。相反,当地乳企却在不停地努力,不断开发新产品。然而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也只有采取跟随战略,真正能够开发绿色有机产品并在市场中占有份额的仍属罕见。

   (4)供应链适应宏观环境的政策缺乏,政府管控不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真正赢得市场的是能够整合整个乳业供应链的,并且具有优秀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企业。而乳业供应链的整合是与当地政府的政策和管控密切相关的。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赋予雀巢独占当地鲜奶收购权的资格,再加上雀巢优秀的供应链管控能力,使得当地的奶牛养殖业发展良好,2012年平均2.70/kg的奶价,令奶牛养殖户收益较好,企业得利更大。而在奶业竞争无序的海拉尔区和鄂温克旗奶价却低到1.80元/kg,企业管控奶源成为最大难题。

    2  适宜的奶牛养殖模式

   (1)绿色分散养殖模式。具有草地资源的牧区是绿色分散养殖的基础。内蒙古北方草原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质饲草资源,配合以优良的奶牛品种,实行放牧养殖,规范技术操作,即可为生产具有独特风味的乳制品提供生鲜乳。特别是呼伦贝尔市应实行季节性乳品生产,组织牧区乳业合作社,规范奶牛养殖数量与质量。要适应消费需求个性化的趋势,生产高端巴氏奶,打造巴氏奶名优品牌。小型鲜乳冷藏车辆是绿色生鲜乳运输的可靠保证。

   (2)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殖模式。在北方农牧区交错地带,可借鉴荷兰的牧场运作模式,提供优良的草场资源和标准化饲养设施,采用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殖模式,为生产绿色乳品提供原料乳。

   (3)绿色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模式。建设草原绿色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如呼伦贝尔海拉尔谢尔塔拉三河牛繁殖基地,拥有土地面积578km²、草场51.9万亩、林地24.3万亩,有基础奶牛4000多头,年产鲜奶2万多吨,已经成为具有北方草原地区特色的高营养原料乳供应基地。

   (4)调整与规范现有养殖模式。北方草原地区的养殖模式主要有农牧区散养、农牧区集中养殖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各种养殖模式有其形成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根据国家乳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市场需求,借鉴其他先进乳业大国的成功养殖经验,进行宏观规划是必要的。在偏远落后地区,采取散户养殖模式,可作为扶贫开发的项目,组织奶牛养殖合作社,同时由政府提供适当补贴。在饲料资源丰富的地区,可推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对凡是资金实力达到足以投资千头奶牛的牧场企业,政府应慎重给予资金补贴。5000头以上的集中舍施标准化牧场对环境资源会造成破坏,应加以限制。北方草原地区受自然资源禀赋和环境因素制约,不宜发展大规模养殖,可借鉴荷兰的家庭牧场模式,以100~300头奶牛为限,发展中等规模经营。

   (5)国际化奶牛养殖模式。具有国际化实力的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北方草原地区建立养殖基地,利用国际化的养殖思路为企业提供奶源,并学习新西兰模式建立乳品供应链,同时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方法,为拓展国际市场打好基础。

    3  奶牛养殖模式创新中的制度变迁供给

    制度变迁供给是制度供给主体的一种制度安排的收益大于成本设计和推进制度变迁的活动。奶牛养殖模式的制度变迁需求主体是投资者,而制度变迁的供给主体是政府。因此,政府要根据宏观环境与经济发展及社会需求进行制度安排。奶牛养殖模式应根据每个地方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状态进行不同的制度安排。如上海不鼓励当地进行奶牛养殖,而内蒙古把奶牛养殖作为发展农牧业的支柱。在奶牛养殖的优势地区,当地政府应根据各地不同的特点鼓励进行不同模式的养殖。建立针对不同产品的生鲜乳质量标准体系,而不是一个万能的唯一生鲜乳标准。建立培植多种形式的奶牛养殖服务体系和利益保障机制,如扶持奶业联合会。建立由政府、物流与乳品加工企业组成的生鲜乳质量安全生产监控、报告联网系统,实行强制检测、定期与不定期抽查、收集检测及工厂检测等制度,做到可追溯、全纪录、全公开。鼓励并扶持集约化、集团化的第三方生鲜乳物流企业运营,同时赋予其监督生鲜乳质量及必要的样品送检功能。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生鲜乳质量检测与定价机制。

    4  结论

    奶牛养殖要依照当地的地理、资源、人口、技术与管理等实际,进行科学研究与论证,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选择科学的养殖模式,所选定的养殖模式应该服水土、出效益、富民生、有发展。内蒙古北方草原地区牧场辽阔,传统绿色养殖方式适宜草原地带,新西兰养殖模式可用以借鉴。以平原区为主的农牧业交错地区,可以借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养殖模式,即大规模养殖,但要限制规模养殖场数量,避免造成环境破坏和人畜争地争粮的不良局面。丘陵山地区域,可以借鉴荷兰的养殖模式,以家庭牧场为主。

   (白文怀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