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畜牧兽医技术 > 正文

猪口蹄疫的综合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18-07-10 16:27    作者:.    来源:    查看:
    摘要: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发的烈性传染病,常发生在猪、牛和羊等偶蹄动物身上,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目前虽然对该病进行了比较严格的控制,但是仍然偶有暴发流行,给养殖户造成损失。本文就猪口蹄疫病的综合防治方法进行简述,以期为该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猪口蹄疫具有发病急、热性高和传染性强等特点,一旦发生疫情会迅速扩散,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流行病学

   (1)传染源。口蹄疫病毒(FMDV)是引起口蹄疫的主要病毒,能在多种细胞内增殖。处于潜伏期与发病期的动物身上的器官、组织、排泄物及分泌物均带有该病毒。FMDV通常存在于病猪与携带病毒的健康猪中,而牛、猪、羊等偶蹄动物也会构成交叉感染。

   (2)传播途径。该疫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传播途径较多,大致分为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2大类,常见的有外伤感染、饮食摄入、空气吸入和人工授精等也会造成传播。

    2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通常为1~2天,病猪的典型症状为口蹄处有水疱。同时伴有体温增高、食欲下降和蹄踵发红等全身症状,蹄冠和蹄叉上面出现很多水疱与溃烂,导致病猪跛行,有的蹄壳变形或脱落,无法站立。仔猪通常由于肠炎或心肌炎而迅速死亡,死亡率不低于80%。

    3  病理变化

    经病理解剖发现,病猪的口腔和蹄部存在明显的水疱与烂斑,咽喉、气管、支气管及胃黏膜上也可能出现溃疡与烂斑,肠黏膜上存在出血性炎症。解剖突然死亡的仔猪,可见心包膜出血,呈点状与弥散状。心肌切面上存在斑点或条纹,呈淡黄色或灰白色。由于与正常心肌相伴而形似虎皮斑纹,因此被称为“虎斑心”。另外,该病还表现为心肌松软呈煮熟状,有时可发现出血点。

    4  诊断要点

    根据主要症状做出初步诊断,并重点观察病变部位。该病的血清学检查方法较多,一般利用非结构蛋白间接ELISA检测感染抗体和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进行诊断。

    5  防治措施

   (1)疫苗接种。通过研究该病的发病机理与流行特征可知,仔猪与未接种的猪是最易感对象,可利用疫苗接种来防治。猪口蹄疫病毒疫苗分为4种,包括基因疫苗、实验动物的含毒组织苗、分子水平新型苗和有宿主动物的病损组织苗,一般需结合猪的品种及疫病地区的流行特点选择相应的疫苗进行接种。公猪一般120天接种1次,母猪每个季度接种1次,后备母猪在配种前进行1~2次接种。仔猪在35~40日龄开始首免,100~105日龄进行2免,育肥猪在出栏前的15~20天进行3免。

   (2)加强日常预防管理。该病的日常预防措施主要是指加强猪场的日常消毒,建议选择有机酸类和醛类等高敏度消毒剂定期进行消毒。一旦发现疫情,需每天消毒1次,在猪场地面喷施药水,保证各个角度都消毒到位。此外,可将消毒药添加到猪的饮水中,尽量控制病毒的传播速度。其次,坚持“自繁自养”,如需从外场购进种猪时,应尽量避开口蹄疫病的流行季节。如果确实需要引入生猪,必须进行隔离观察,在隔离观察期满后确定没有感染病毒,方可混群饲养。

   (3)紧急防治措施。要遵循“早发现、早封锁和小范围内及时扑灭”的防治原则。当发现有疑似口蹄疫病猪时,应立即上报动物防疫部门处理,同时划定疫区,将病猪就地封锁,限制猪群移动。对病猪接触过的物品和呆过的地方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剂选用2%苛性钠消毒液或1∶500浓度的灭毒净溶液,1~2次/天。此外,还要立即做好封锁隔离、消毒和防治等一系列预防措施。病猪应严格按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病猪吃剩的草料和饮水均要消毒销毁掩埋。利用2%福尔马林、2%苛性钠和二氯异氰脲酸钠对猪场及周边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疫病扩散。针对那些尚未发病、处于正常状态的猪群可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口蹄疫疫苗,常规苗用量为5mL/头,高效苗用量为3mL/头,15天后加强免疫1次。

    总之,必须高度重视该类疫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工作,构建一套完整的防治体系,真正将防治工作做到“早、快、严、小”,确保口蹄疫病的防控效果。

   (杨华平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畜牧兽医局)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