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畜牧兽医技术 > 正文

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与有效防控

发布时间:2018-05-14 16:43    作者:.    来源:    查看:
    摘要:本文以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为核心,分析了畜牧养殖动物的常见疾病,提出了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控方式,以保证养殖动物的健康生长,保证养殖效益,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畜禽疾病种类逐渐增加,增加了养殖场的饲养风险。一旦养殖动物发病还会迅速扩散,导致大批量动物的死亡,给养殖场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对此,畜牧养殖人员要深入剖析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病因,制定出针对性的防控方案。一旦发生动物疾病,要及时隔离处理,防止病情的扩散和蔓延。合理治疗,进而提高畜牧养殖的综合效益。

    1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的疾病类型

   (1)一般性疾病。一般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涉及种类较多,包括动物眼病、肢体外伤、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还涉及到动物的产科疾病,包含动物流产和生殖难产等,这类疾病对动物的伤害较小。

   (2)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的危害高于一般性疾病,传染速度极快,主要以病原微生物为传染源,包括传染性细菌和传染性病毒,一旦出现个别动物的发病症状会快速传染,形成动物疫情,医疗难度较大。同时,一些动物传染性疾病可以传染给人类,对人的健康和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

   (3)寄生性疾病。动物寄生性疾病的病源来自各类寄生虫,包括蠕虫及节肢动物等寄生虫。原虫和蠕虫寄生在动物身上后,需要一段时间的发育期,依靠介质进行传播,包括水源或是饲料等传播介质,与动物身体发生接触,进而造成寄生性疾病的病发和传播。

    2  畜牧养殖动物的疾病病因

   (1)养殖环境。养殖环境是造成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若畜牧养殖环境污染严重,或是存在毒害物资,很容易影响畜牧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诱发畜牧养殖动物的疾病。除此之外,畜牧养殖环境中的气候条件、温湿条件和通风采光等条件也会造成畜牧养殖动物的疾病。

   (2)动物自身情况。在动物处于胚胎阶段时在母体中发育,很容易受母体影响而感染疾病,形成先天性动物疾病,携带一些关联的病原体造成动物疫情。同时,每个动物的抵抗力与免疫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增加动物疾病防控难度。

   (3)人工饲养。在畜牧养殖中,若饲养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动物疾病防控知识缺失,或是没有重视动物的疾病防控,使得各类药物毒素在动物体内积累,不利于畜牧养殖动物的健康发育。

    3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控措施

   (1)加强动物疾病监控。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畜牧养殖动物的各类疾病,畜牧养殖管理部门与检疫部门要加强合作,实时监控畜牧养殖动物的疫情,特别是针对疫情多发区要加大监控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监管防控计划,定期开展畜牧养殖动物的疾病检疫,注射防疫疫苗,防止传染性疾病在动物群体中蔓延,提高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水平。

   (2)做好动物检疫工作。为了达到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控效果,要做好动物检疫工作,完善动物疾病防疫管理体系,优化相关防疫管理制度,尤其是针对疾病检疫与疫苗注射等工作,规范动物疾病防疫管理行为,提高防疫管理效率。同时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应用到畜牧养殖动物的疾病防疫工作中,构建系统化动物检疫防疫流程,在先进检疫防疫技术的支持下,遏制动物疫情的传播,减少动物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3)提高养殖场管理水平。在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中,为了达到防控效果,要对畜牧养殖场进行科学选址,保证气候与周边环境的适宜,加大畜牧养殖场的建设力度,优化内部环境和各项条件设施,控制动物疾病的诱发因素。同时,要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进行养殖场的建设,保证空气干燥和通风采光条件。

    加大畜牧养殖场的管理工作,特别是养殖场的卫生情况,定期打扫和消毒,为动物提供安全卫生的环境,控制传染性细菌与病毒的发生。强化饲料检查,合理搭配饲料,保证畜牧养殖动物的营养均衡,增加动物的自身免疫力,抵抗各种病毒和病菌的侵袭。除此之外,要不断提高饲养人员的疾病防控知识与饲养技术水平,科学饲养,合理用药,结合畜牧养殖动物的身体情况进行配比饲料,针对常见疾病要选择合理药品,控制药物的副作用与毒性,进而提高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控水平。

   (胡波 四川水产学校)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