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畜牧兽医技术 > 正文

肉鸡标准化实用饲养技术

发布时间:2018-03-13 10:37    作者:.    来源:    查看:
    摘要:肉鸡饲养周期短导致生长速度过快,免疫系统发育跟不上体重增长速度,致使疾病难以防控。随着肉鸡产业的发展,小规模的个体养殖模式逐渐因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因素遭到淘汰,而公司+农户的形式也由于公司越来越难从农户那里得到合格的肉鸡产品(达到最大日龄和体重,且低药残)而难以为继,使得越来越多的公司不得不自己建立大型的封闭式标准化规模饲养场。

    1  品种选择

    市面上的肉鸡虽然品种多,但皆是按每一品种的血缘关系、遗传特性选育出的,基本上生长周期缩短至42~46天,料肉比降至1.8~2.1。其中应以雏鸡鸡群均匀度作为考核鸡苗质量优劣的核心标准,只重(平均每只雏鸡的重量)只是次要指标。一般来说,均匀度越好的健康鸡苗最后出栏的生产成绩越好,85%均匀度以上的肉鸡会更好饲养并达到或超过预期生产指标。需要指出的是,欧洲效益指数=出栏重×成活率×100/(出栏天数×料肉比)。但出栏天数过低(<40天)计算起来会偏离实际,最简单实用的评价标准就是料肉比不能大于只重(平均每只重量),否则生产成绩会不理想。

    2  平养更合适

    肉鸡常见的饲养方式包括地面平养、网上平养及笼养。网上平养降低了肉鸡患球虫病的风险,同时也降低了饲养密度和增加了材料成本。笼养虽然具有饲养密度大、方便公母分养等优点,但笼底硬、笼内面积窄是硬伤。地面平养是铺上吸水性强、松软干燥的垫料,以稻壳垫料性价比最高,一般铺设厚度为8cm。饲养过程中后期要加强管理,在鸡群饮水免疫、投药和清洗水线(饮水设备)时,注意避免“跑水”现象的发生。一旦垫料出现潮湿板结,务必及时撤换干燥稻壳。另外,稻壳和鸡粪在整个饲养周期中形成高效的有机肥料,既可改良土壤使其疏松透气,又有非常高的肥效,出售后收益可观。笔者发现,一般以前未发生球虫病和垫料管理良好的鸡舍不会爆发球虫病,而急性流行性球虫病多发生在3~4周龄的不健康鸡群,此阶段垫料上若出现血便,应及时给全群投喂抗球虫药物,如死亡率超过1‰,可2倍量全群投喂2~3天药物。

    3  控制好湿度和通风

    肉鸡封闭式规模饲养的管理工作涉及密度、温度、湿度、光照及通风控制等方面。密度、光照等按照饲养管理手册控制即可,而控制好温度、湿度和通风才是养好肉鸡的关键,三者是一个相互关联的体系,不能割裂开来。湿度方面,大多数饲养管理手册均要求育雏第1周强鸡舍内的湿度控制在60%~65%,并在2周后保持鸡舍干燥、通风。其实不然。以冬春季为例,冬春季温度不好控制,忽高忽低的温度会导致鸡群应激发病,再加上免疫和换料等因素的影响,极易爆发呼吸道疾病和新城疫(或非典型性新城疫)。但湿度若足够大,温度便会基本恒定,这样鸡群在相对平稳的环境下才能健康成长。一开始育雏鸡舍温度在30℃以上,雏鸡饮水吃食少,排泄少,垫料干燥,一定要人为加湿至最大化,这样不仅会使温度相对恒定,而且会减少扬尘和降低病菌扩散速度,有效防治呼吸道疾病的传播。中后期湿度过大可以通过适当通风和撤换干燥垫料来加以改善。通风方面,封闭式鸡舍主要采用负压风机纵向通风和横向通风孔(风门)辅助通风以排出鸡舍内的有害气体,夏秋季采用纵向负压通风配合湿帘降温,相对简单,在冬春季却是难题。在保证舍温的同时,鸡舍内二氧化碳浓度要低于5000ppm,氨气浓度要低于25ppm。为了达到以上指标,笔者总结出的经验就是,一定要实地感受鸡群的空气状况,而不是使用仪器,只要不是太刺鼻即可,因为氨气很轻往上走,浓度不太大不会对鸡舍造成致命影响。但是一旦外界饱含致病物质的“病气”大量进入,后果则不堪设想。

    4  结语

    大力推广源头可控制、可溯源的标准化规模化饲养是大势所趋。据此,笔者结合实际从品种选择、养殖方式及饲养管理等方面探讨了肉鸡标准化规模饲养的一些关键技术。笔者试验过多批冬春季饲养的肉鸡在牺牲一些氨气指标后均在42天后顺利出栏,虽然生产性能不是很好,但是相比较同期其他鸡场爆发烈性传染病导致失败的状况好得多。

   (马亚伟 河南省济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