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春季后,猪病的发病率也进入高峰期。究其原因,主要与春季温差大、生猪在此季节的免疫低有很大关系。春季猪病的危害,轻者影响猪的生长发育,重者造成区域疫情加重,影响养殖效益,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生猪养殖的各阶段,要注意做好猪病的防控工作。在此,本文论述了几种常见的猪疫病类型,并就如何在春季有效地防治猪疫病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帮助。
由于春季昼夜温差大,猪的免疫力较低,是猪病的高发期。并且春季猪病一旦发生,轻者影响猪正常的生长发育,重者造成区域性疫情加重,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春季应当及时做好猪疫病的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猪能够健康顺利地生长。
1 春季猪疫病的主要类型
(1)猪瘟。猪瘟是在仔猪生长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在春季发病率较高、传染速度较快,主要有两种类型。急性猪瘟表现为突然发病,无明显症状,潜伏期1~3天,病猪的体温升高、全身无力、食欲废绝、精神不振,通常在染病后10~20天死亡。非典型性猪瘟的临床症状并不十分典型,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其最主要的危害是影响母猪的正常繁殖,新生仔猪死亡严重,育成猪长大后一旦患该病极易死亡,而且病程较长,增加生产成本。
(2)口蹄疫。春季是口蹄疫的高发季节,猪感染口蹄疫后的传播非常迅速,极易在猪群中蔓延。但是该病会随着猪龄增长而发病率降低,因此应加强免疫预防工作,避免口蹄疫的发生,保障猪的顺利生长。
(3)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病多数发生在养殖条件比较差的猪场。虽然现在可以利用药物进行控制,但是由于血清型较多,要想实现彻底防控还有一定难度。该病在仔猪间的传播较快,而且由于幼仔猪的抵抗力较低,导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因此,养殖人员应注意对猪场的清洁与消毒工作,尽量为猪群营造一个安全卫生的生长环境。
2 春季猪疫病的防治措施
(1)以预防为主。春季是猪病的高发季节,而且一旦猪疫病发生,往往会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因此,猪场应提前做好猪病的防控工作,从感染疾病的诱因着手,降低猪病发生的概率。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应当每天打扫圈舍,及时清除各种垃圾和残留物,避免细菌的滋生。而且猪场在购买幼仔猪时,一定要去正规养殖场购买,保证猪种的健康。养殖场要根据自身情况,定期为猪注射疫苗,以此来提高猪的抵抗力,降低患病几率。
(2)具有“危机”意识。对于猪场来说,除了采取必要的疫病防治措施外,还应当具有“危机”意识,注意留意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猪疫病感染的情况,提高养殖场的安全防护意识,一旦疫病涉及到本地区,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例如,提高养殖场的封闭化管理,控制外来人员及车辆的进出,注意卫生清洁工作,做到未雨绸缪地控制疫病,保障猪群的健康。
(3)及时隔离治疗病猪。再周全的防治措施也不能够完全避免疫病的发生。因此,当有猪感染疫病时,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准确的判断,并且迅速将病猪与健康猪进行隔离,避免猪群大范围感染。隔离期间对患病猪积极治疗。一般说来,对于常见的流行性疾病,养猪场的专业兽医便可以进行常规治疗。而如果猪感染的是新型的、之前未遇到过的病毒,养猪场就需要向上级疫病防控治疗中心提出求助。
(4)结合春季的季节特点搞好预防工作。由于春季是猪疫病感染的高发季节,饲养人员应当充分考虑到春季的特点,提前制定防控计划。例如增加清洁、消毒次数,将幼仔猪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降低猪与病毒接触的机率,定期注射疫病等,以减少患病的可能。
3 结论
春季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大量繁殖,而经过了冬季,猪的体质与抵抗力都有所下降,如果饲养员在管理过程中不注意,则很容易引起各类疾病的发生。对此,需要猪场的管理人员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加强猪舍的清洁工作,定期注射疫苗。并且要积极关注国内的猪疫病感染与流行情况,做好准备工作。而当有猪患病时,也要在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并积极治疗,将损失降到最小,从而使猪能够顺利地度过春季。
(银志昂 广西都安县下坳镇水产畜牧兽医站;韦俊静 广西都安县隆福乡水产畜牧兽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