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畜牧兽医技术 > 正文

仔猪水肿病的临床症状及其防治

发布时间:2016-12-01 17:09    作者:.    来源:    查看:
    摘要: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和流行日益严重,成为早期断奶后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给养猪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及早确诊该病并采取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对保证养猪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仔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断奶仔猪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和眼睑水肿为特征的急性、散发性疾病,世界各地均有流行。该病多发生于断奶1~2周的仔猪,发病率为15%~35%,致死率为50%~80%,目前该病已成为国内危害仔猪的主要疾病之一。

    1  发病原因

   (1)消化功能不全。初生仔猪的消化器官容积小,胃肠内的消化酶和胃酸分泌不足,如果饲料中添加的植物性蛋白质过多,蛋白质便不能被彻底分解,使肠内容物腐败、发酵,刺激肠末梢感受器导致蠕动增强,从而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等,继而发生水肿病。因营养过剩而引起的水肿病多数归于死亡。

   (2)机体内致病微生物。正常情况下,仔猪肠道内有少量的溶血性大肠杆菌,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时,在适当的条件下会大量繁殖,并产生致水肿毒素和神经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血管、肠管及皮下,使仔猪体内水分运转失去平衡,引起精神萎顿、共济失调、全身或局部麻痹、食欲降低及眼睑水肿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这是引发仔猪水肿病的直接原因。

   (3)饲料中微量元素缺乏。有些劣质仔猪饲料微量元素添加不够,容易导致仔猪机体内微量元素缺乏。研究发现,当仔猪体内缺乏硒和维生素E时,免疫器官就会受到伤害,对许多疾病的抵抗能力减弱,消化酶活性也随之降低,影响消化道正常生理功能,使得肠道内的有害菌群大量增殖,产生的毒素被肠道吸收后就容易引发疾病。断奶后饲料单一或喂给大量蛋白饲料容易引起仔猪胃肠机能紊乱,从而有利于致病菌繁殖并产生毒素诱发该病。

    2  临床症状

   (1)急性型。突然发病,有的甚至在采食中突然倒地,倒地后口鼻流出白沫,四肢乱划并伴有呼吸困难和肌肉抽搐。此时如扶起则站立不稳,迅速倒地。常尖叫几声而死。病程1~2小时,常来不及治疗。

   (2)亚急性型。眼睑严重水肿,颜面、颈部、耳根部水肿。病猪初期精神萎顿,食欲减退,体温38.6~39.5℃,结膜充血,不喜活动,步态不稳;继而兴奋不安,食欲废绝,口吐白沫、叫声嘶哑,反应过敏,盲目前进,作圆圏运动,站立时弓背发抖;随后惊厥倒地抽搐,肌肉震颤,四肢不断呈游泳状划动。

   (3)慢性型。该型少见。头部、眼睑水肿明显,精神萎靡不振,卧地不起,最后消瘦、衰竭而死亡。病初及时采取对症治疗可痊愈。病程2~4天。

    3  防治措施

   (1)加强卫生消毒。每批仔猪转入前和转出后,应把猪舍、门窗、墙壁和地面等用水冲干净,再用2.5%的氢氧化钠喷洒消毒,以喷湿为宜。母猪转入产仔舍前3天,用0.5%的高锰酸钾或者1∶600百毒杀喷洒消毒。

   (2)应用酸化剂。仔猪断奶后1个月内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1%~1.5%的柠檬酸,提高胃内酸度,既适合有益的乳酸杆菌繁殖,又能抑制有害大肠埃希氏菌及其他病原菌的滋生繁殖,还可提高消化酶的活性,对控制水肿病和仔猪腹泻都有明显的效果。

   (3)补充铁和硒。仔猪常常发生缺铁性贫血现象,不仅影响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继发感染大肠埃希氏菌,导致腹泻和水肿病的发生。为此,仔猪应在3日龄内注射牲血素、铁钴针和丰血宝等补铁补血剂。

   (4)降低仔猪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仔猪早期断奶后胃酸分泌少,各种蛋白酶的活性低,尤其不适应植物性蛋白质高的饲料。因此,断奶后3周内仔猪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不应高于19%,其中植物性蛋白质含量不应高于15%。

    4  治疗措施

    口服抗菌素药物,可以抑制病原性大肠杆菌;用盐类泻剂排除肠道内细菌;静脉注射葡萄糖、氯化钠和甘露醇等药物,皮下注射安钠加,口服利尿素,强心、利尿、排毒,有一定疗效。

    复方水肿康注射液按0.1mL/kg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静注20%葡萄糖;每1000kg饲料中加入21金维他500g;灌服 20g 芒硝或硫酸镁;用恩诺沙星注射液按0.1mL/kg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土霉素碱按40mg/kg体重内服,每天1次,连服5天。

   (何本初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星岛湖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