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畜牧兽医技术 > 正文

牛羊布病的流行、致病机理及防治

发布时间:2016-10-14 16:41    作者:.    来源:    查看:
    摘要:牛、羊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布鲁氏菌。该病的传播范围较广,传播速度较快,既影响了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也损害了人体健康。所以,为了尽可能降低牛、羊布病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必要加强相关研究,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掌握其致病机理,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牛、羊布病的发病率较高,传染性较强,在多种传播方式的作用下,既可致牲畜致病,也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通常牛羊患病后,产奶量将大幅度减少,同时生殖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和发炎症状,从而将降低孕育几率,而且流产的可能性也大幅度提升。

    1  病源

    当前,布鲁氏菌主要由6种类型,即猪布鲁氏菌、牛布鲁氏菌、羊布鲁氏菌、绵羊布鲁氏菌、犬布鲁氏菌和沙林鼠布鲁氏菌,其中前3种的危害性最大。牛布鲁氏菌是引发牛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对水牛、黄牛和奶牛造成感染。羊布鲁氏菌极易造成山羊和绵羊致病,也会感染猪、牛以及其他牲畜。

    2  流行性病学特征

   (1)传染源。带菌以及患病的牛羊是引发牛羊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如果妊娠母牛羊被感染,其乳汁、羊水、胎衣和流产胎儿都可能携带病菌。但是如果公牛、羊被感染,病菌主要集中分布在其精液里面。通常情况下,牲畜染病以后,关节和淋巴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症状,而且病虫往往能够在其尿液、粪便、肾脏和肝脏里面被分离出来。

   (2)传播途径。一般认为,牛羊布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3种。第一种是黏膜皮肤接触。带病牛、羊的流产物、尿液、粪便、乳汁、皮屑和被毛都是可能造成牛、羊群感染的载体。同时,如果正常牛、羊的黏膜或者皮肤存在创伤,感染性会增强,感染速度会加快,甚至可能妨碍养殖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第二种是呼吸系统,如果健康牲畜在呼吸过程中吸收了病菌扬尘和空气,极易经由呼吸道感染致病;第三种是消化系统。假如正常牛羊采食到带病牛羊食用过的水、草和饲料,病菌将可能通过消化道传播。

   (3)易感性。通常,牛羊年龄越大,感染布病的几率越高,反之感染几率越低。犊牛、羔羊的抵抗能力较强,感染可能性较低,即使感染布病,其临床症状也不太明显。牛、羊在怀孕的情况下感染布病,病原多分布在其阴道、胎液和胎盘里面,而且其胎盘常有发炎现象。感染时间不长的牛、羊群,母牛羊会有流产现象,此时如果有新牛羊增加进来,管理方法也较为合理,这些流产的母牛羊还是能够有序生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疫情已经完全得到控制。

    3  致病机理

    总的来说,牛羊感染布病的机理是存在一定相似性的。病菌首先进入牲畜的黏膜或是皮肤,然后在淋巴系统与血液的作用下进入牲畜的诸多脏器。倘若牲畜的白细胞与吞噬细胞不能够彻底杀灭病菌,残留的病菌就会繁殖、生长。在病菌细胞大量复制、繁殖以后,还会对带病牲畜的血液循坏系统造成破坏,从而导致带病牲畜体温大幅度上升。倘若这些病菌释放数量过多,吞噬细胞不足以抵抗,牲畜将会出现败血症,而且临床症状非常明显。同时,当病菌繁殖速度进一步加快,数量进一步增多,布病病灶和病理变化都会更加多样。这样一来,带病牲畜体内的有毒物质会越来越多,进而极易引发毒血症。然后,在病菌重复侵袭以后,牲畜的病情将会更加严重。

    布鲁氏菌增殖极快,一旦牛羊的绒毛膜上皮细胞受到感染,极易出现胎盘炎症,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炎。在病菌增殖的过程中,牛、羊群的绒毛会出现坏死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具有较强的渐进性,可能致使母体和胎儿胎盘慢慢分离,最终引发流产。

    4  防治方法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在定期检疫后,饲养人员要尽早将带病牛羊淘汰出去,并为健康牛羊安排紧急接种,确保牛羊群具有较强的免疫和抵抗能力。遵守自繁自养原则。在引进种畜的时候,不从疫区引进牛羊,倘若引进必须加强检疫。 检疫工作最好1年进行2次,并加大优良牛羊群的培养力度。要做好消毒防疫工作,饲养人员要加强消毒,尤其是运动场、圈舍等极易被污染的地方。

   (仁青才让  青海省共和县江西沟畜牧兽医工作站)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