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畜牧兽医技术 > 正文

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的诊断与治疗

发布时间:2018-08-01 16:52    作者:.    来源:    查看:
    摘要:捻转血矛线虫病是一种在山羊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寄生虫疾病,能引起山羊贫血与胃肠黏膜炎症性病变。发病后如果未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捻转血矛线虫病俗称“麻花子虫病”,山羊与绵羊均易发。患病羊体形消瘦,最终死亡。早诊断、早预防和早治疗是控制该病的关键措施。

    1  流行病学

    该病以丘陵山区放牧的羊易感,特别是在曾被该病原污染过的草场放牧。该病的流行季节性较强,高发季节开始于4月青草萌发时,5~6月达到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但是多雨、气温闷热的8~10月也容易暴发。

    2  临床症状

    捻转血矛线虫对羔羊的危害更大,急性型患病羔羊往往表现为可视黏膜苍白,短期内可导致羔羊大批死亡。病羊精神颓废,被毛粗乱无光泽,眼结膜苍白,下颌水肿。食欲下降,反复出现腹泻,逐渐消瘦,严重贫血。病羊离群不愿走动,严重者卧地不起,最终死亡。个别病羊症状不明显,体温无异常,只表现为食欲差。

    3  病理变化

    剖检病羊,发现下颌间与前胸腹部出现胶冻状水肿,肌肉苍白。血液为淡红色,不易凝固。胸和腹腔存在淡黄色积液,肠系膜苍白,肠淋巴结出现水肿。真胃内存在大量线虫体,附着在胃黏膜上或在胃内容物中游离。部分虫体扭结为一团,有的虫体慢慢蠕动。在胃黏膜上可见细小出血点和溃疡斑。

    4  实验室检查

   (1)虫卵检查。通过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检查。取3只病羊的新鲜粪样,每份取5g放入烧杯中,倒入饱和盐水浸泡几分钟。当粪样软化后利用镊子将粪样压碎并搅拌均匀。取孔径40目的粗制尼龙兜过滤,让滤液流入另一烧杯中。将15mL试管置于试管架上,将滤液倒入其中直到管口为止。盖上盖玻片,静置40分钟左右取下盖玻片,借助光学显微镜镜检,可见有很多椭圆形的虫卵,大小为(40~55)um×(70~90)um。

   (2)虫体检查。利用眼科镊子夹取真胃内壁上面的线虫,将其放入盛有生理盐水的白色搪瓷盘中进行漂洗。取真胃与小肠的内容物,将其放在40目的粗制尼龙兜内,并用自来水轻轻冲洗。将虫体分离后用生理盐水漂洗,然后分别从真胃和小肠处取数条虫体置于载玻片上,用10×40倍镜检。雌虫长度约为22~30mm,阴门上存在类球形的突出物,呈红白相间的麻花状外观(这属于捻转血矛线虫雌虫特有的典型特征)。雄虫长度为15~20mm,背肋在左侧不对称的小背叶上面,呈倒“Y”字型。

    5  治疗措施

    用阿苯达唑片15mg/kg体重灌服,1周后再用药1次。也可用左旋咪唑8~10mg/kg体重灌服或混入饲料喂服,注意上述药物在羊屠宰前1周停用。左旋咪唑可与丙硫苯咪唑联合使用,丙硫苯咪唑在羊屠宰前2周必须停用。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均属于广谱强力的肠道驱虫药,对线虫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同时也能杀灭体外寄生虫。注射用针剂可选择1%浓度,剂量为0.02mL/kg体重,不能采用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而应采用皮下注射。粉剂用量为0.2mg/kg口服。首次用药后隔15天后再用药1次,用药量不变。

    6  预防措施

    每年至少开展2次驱虫工作,分别在秋季和冬春交替之际各开展1次驱虫。对于疫情严重的地区可适当增加驱虫次数,比如可在春季增加一次驱虫工作,或者在每个季节进行一次驱虫。在当年8~9月份,如果有羔羊或羔羊断奶,应开展一次驱虫工作,对新购买的羊只驱虫1~2次。加强饲养管理,保证圈舍干净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和分泌物,统一进行堆积发酵以消灭虫卵,避免水和饲料受到污染。在饲料中投入维生素、蛋白质、铁和磷等微量元素,以增加羊群的抵抗力。不在低洼潮湿的地方放牧,不放“露水草”,因为草叶上面有露水或积雨水时,捻转血矛线虫会在清晨或晚上爬到草叶上,羊群吃了草叶后便会感染。

    7  体会

    捻转血矛线虫主要寄生在羊等反刍动物的真胃与小肠内部,引起真胃出血或炎症,导致病羊营养不良和贫血,最终死亡。该寄生虫是同属线虫中致病性最强的一种,因此必须加强对此病的预防与治疗。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免疫程序来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尽量防控该病,减少对养羊业的损害。

   (何宏英 宝鸡市麟游县常丰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