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弃奶——就是奶牛所产的品质达不到出售标准的牛奶,一直以来都被用来饲喂犊牛。没有牧场不产生弃奶。牛因各种各样的疾病而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这些奶牛产生的牛奶必须被丢弃,以避免发生大奶仓抗生素残留的问题。其他牛奶可能质量不高(比如乳房炎奶)必须被丢弃。弃奶也被称为废奶、病牛奶和其他许多术语。许多牧场不会把弃奶倒掉,而是将其喂给断奶前的犊牛。
多年来,科学研究已经严格评估过弃奶作为犊牛的饲料的营养价值。也有研究评估了弃奶的储存方法(如:发酵)和饲喂管理。然而,研究人员最近开始认真评估使用弃奶作为饲料的情况——尤其是考虑到牛奶中的微生物含量和抗生素的存在。这篇犊牛笔记就是为了总结他们的一些研究结果。
弃奶中的微生物含量
弃奶中的细菌和病毒含量是由牛奶中的初始含量(由母牛产生的)、收集和储存牛奶的容器的病原数量、储存时间和储存条件综合形成的。将弃奶放置在5加仑的容器内,在常温下静置在犊牛舍内数小时,就很可能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同时可能含有内毒素。
加州的研究人员检测了用来喂养犊牛的弃奶中活的细菌数和假定种类的抗生素残留量。在弃奶中,细菌的平均数量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牛奶或牛奶制品(配方液奶,初乳)。链球菌和肠杆菌是主要的细菌,其次是葡萄球菌。大肠杆菌(32%的样本)是最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许多其他的病原也在弃奶中被鉴定出来,包括李斯特菌、沙门氏菌、BVD、BIV等。
弃奶中的微生物含量是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
1、奶牛所产牛奶中的微生物含量;
2、用于收集牛奶的容器的清洁度;
3、用于在喂养前储存牛奶的容器的清洁度;
4、存储时间(从收集到饲喂的时间);
5、储存期间牛奶温度;
6、从环境中接触的微生物污染源(粪便、苍蝇等);
7、巴氏杀菌或其他处理以减少微生物含量。
如果牛奶放置在室温或以上环境中,那么牛奶中的微生物含量就会显著增加。很多时候,早上挤奶时收集的牛奶可能要到下午才能喂完。因此,微生物的含量可能会急剧增加。虽然这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会引起问题,但在其他一些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可能会成为疾病的来源。
巴氏杀菌
巴氏杀菌法是降低牛奶的微生物数量和提高牛奶质量的有效手段。与饲喂未经巴氏杀菌的初乳和弃奶的犊牛相比,饲喂巴氏杀菌的初乳和弃奶的犊牛的毛利润每头要高出8.13美元。当每日饲喂的犊牛数量超过315头,使用巴氏杀菌的初乳和弃奶经济可行。巴氏杀菌的好处包括更高的平均日增重,更低的死亡率和兽药成本(Jamaluddin等人1996年)。
巴氏杀菌也同样可以处理初乳。Meylan等人(1996)采用在63摄氏度下恒温30分钟的程序巴氏杀菌处理初乳。研究人员报告说,在未经巴氏杀菌的初乳中,IgG的平均浓度为44.4g/L,而在巴氏杀菌初乳中则为37.2g/L,下降了12.3%。高质量初乳(>48g IgG/L)的IgG浓度下降程度比低IgG浓度的更多。因此,使用巴氏杀菌处理初乳,必须考虑其对IgG浓度的影响。
巴氏杀菌处理弃奶或初乳必须小心谨慎。设备必须正确安装,小心维护,并正确操作使用。在一个牧场考虑安装巴氏杀菌设备之前,必须对巴氏杀菌之前和之后的收集弃奶、巴氏杀菌和储存牛奶的成本进行评估。
抗生素残留
当使用商业的检测试剂,对弃奶进行抗生素残留检测时,有63%的样品结果显示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或四环素阳性。正如该研究的作者所总结的那样:“使用没有经过有效处理(如巴氏杀菌)来减少微生物含量的牛奶作为小牛饲料时,必须小心谨慎。因为它可能含有大量对牛和人类造成威胁的病原”。
1990年的一份英国报告,在两次试验中研究了给犊牛饲喂含有抗生素的弃奶所造成的影响。在第一次试验中,使用了发酵和未发酵的弃奶,在第二次试验中,只使用了未发酵的弃奶。含抗生素的牛奶适口性不好,犊牛表现出较高的拒食率,造成犊牛的生长表现不好。在第二次试验中,它们与饲喂配方液奶的犊牛的差异显著。试验对粪便大肠杆菌进行了抗生素耐药性监测。
来自于饲喂含抗牛奶的犊牛的大肠杆菌表现出对链霉素较高的耐药性,但对氨苄青霉素没有任何差异。在第二次试验中,从饲喂含抗牛奶的犊牛分离出的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和从对照组的犊牛中的没有区别。英国的环境条件抑制了自然发酵,这种发酵会降解抗生素,使之成为可接受的饲料。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弃奶中大量的细菌可能会导致疾病风险。其他研究人员报告说,弃奶造成了哺乳期犊牛的发病(Walz等人,1997)。
结论
弃奶可以是犊牛的营养来源;然而抗生素残留、抗生素耐药性和感染的风险是使用过程中重要的考虑因素。大型牧场应该评估巴氏杀菌法是否适合自己牧场。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应该考虑使用其他的液体饲料来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