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畜牧兽医技术 > 正文

制约兰坪县养羊业发展的因素

发布时间:2017-09-14 11:38    作者:.    来源:    查看:
    摘要: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羊肉市场价格的稳定,养羊已成为山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县的养羊业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但是目前全县养羊业的总体水平还很低,养羊业仍然处于“数量型”和“分散小规模”的粗放型生产经营模式,不计劳动力成本、无偿利用草地资源、生产周期较长等问题很突出,整体效益较低。在发展农区养羊业的过程中,因品种、技术、设施和经营管理等因素的制约,影响了养羊业的快速发展。

    1  基本情况

    兰坪县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怒江州的东南部,土地总面积4388.5km2,全县草场面积294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266万亩。全县人口的80%为农业人口,主要依靠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维持生活。

    2  制约养羊业发展的因素

   (1)养羊主要以家庭分散饲养为经营模式,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程度较低。分散饲养有利于农村零散草地的利用,农作物秸秆、可食树叶等农副产品利用率高,但是对饲草资源的利用不合理,致使许多优良放牧地因滥牧、超载使草地出现退化,难以实现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同时家庭分散饲养模式缺乏统一指导,难以形成产业化,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养殖效益难以提高。

   (2)品种单一,杂交优势衰退。我县农村的羊品种资源主要以地方品种为主,虽然县畜牧局在90年代大面积引进优良品种进行改良,但是由于没有保种意识,不会提纯复壮,大多数养羊户都是单一品种在一个地方反复杂交,近亲繁殖严重,导致了品种退化、体型小、生长速度慢,个体表型和生产性能出现逆转和衰退,抗病力、适应性、生产能力及繁殖性能等均受到影响,严重制约了养羊业的商品化和经济化发展。

   (3)饲养管理技术落后,生产效益低下。目前我县农户多以一家一户的分散饲养为主,养羊业始终处于被动局面。养羊业生产尚未完全摆脱传统经营模式的约束,羊只基本没有补饲。而且羊舍简陋、阴暗潮湿,使羊只的抗病能力减弱,发病率增加,羔羊成活率难以提高,养羊的效益难以逐年提高。

   (4)饲养人员文化素质低,技术服务不到位。当前我县养羊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养殖户文化素质低。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在山区农村养羊的都是劳动力差、文化层次低的弱势人员,饲养技术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养殖的需要。

    3  发展养羊业应采取的措施

   (1)引进优良品种,提高良种化程度。针对本地羊体型小、生长速度慢的不足,应引进一些适应本地气候及饲养条件的优良品种,从产肉性能、产羔率等方面进行纯种繁殖和经济杂交,筛选出生长发育快、早熟、体大、产肉性能和繁殖能力强的经济杂交后代,充分利用杂种优势为当地养羊业提供良种资源。

   (2)开发饲草料资源,大力推广种草、青贮、氨化和微贮技术。利用我县山区农村荒山荒地较多的优势种植优良牧草,大力推广套种和复种,满足羊生长发育期对饲草料的需求,解决冬春草料短缺的难题。同时大力推广青贮和氨化技术,充分利用好各类稻秸、谷秸等农作物饲草,提高饲草的营养价值和消化率。

   (3)引进科学技术,改善饲养管理方式。乡镇畜牧兽医站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大力推广和普及畜牧业实用技术,通过举办学习班、培训班和现场指导等方式,积极推广疫病防治、科学育肥、饲料配方、暖棚饲养及反季节育肥等实用技术。认真推行羔羊当年育肥出栏技术,提高出栏率。推广适度规模养羊的饲养管理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4)加强专项建设,扶持重点示范户。加强养殖技术在山区农村的推广,促进传统经营方式逐渐向舍饲、半舍饲的集约化方式转变,提高羊养殖的商品率和经济效益。积极扶持重点示范户(村),在坚持千家万户发展养殖的基础上,重点扶持贩、运、育肥大户,形成小群体、大规模的饲养模式,使规模化养殖和经营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5)建立健全防疫驱虫制度。我县的防疫工作逐渐走上了正轨,县、乡、村三级防疫体系已经形成。在新的防疫体系和制度下,严格实行动物防疫双轨目标责任制,全面推广防疫登记、免疫标记佩戴等一系列制度,坚持常年驱虫、定期消毒。建立与防疫相关的目标责任制,认真落实各项防疫措施。

    4  小结

    大力发展农村畜牧业是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的形势下,只有通过巩固和发展农村轻劳动力的养殖业,改变以重劳动力种植业为主的生产方式逐渐向半农半牧转化,做到以畜养农、以畜补农,带动饲料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

   (和志春 云南省兰坪县畜牧局)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