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畜牧兽医技术 > 正文

牛皮蝇蛆病的预防与治疗

发布时间:2017-09-05 15:47    作者:.    来源:    查看:
    摘要:牛皮蝇蛆病是由寄生于牛背部皮下组织内的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该病在我国北方地区流行甚广,危害严重。由于皮蝇幼虫的寄生,可导致患牛消瘦、皮革质量降低和幼畜发育受阻。

    1  病原及流行特点

   (1)两类皮蝇的成虫形态相似,长13~15mm,体表密生绒毛,呈黄绿色至深棕色。纹皮蝇出现的季节比牛皮蝇早,一般在每年的4~6月间出现,而牛皮蝇则通常在6~8月间出现。

   (2)牛只的感染多发生在夏季炎热、成蝇飞翔的季节里。成蝇交配后雄蝇死亡,雌蝇在晴朗无风的天气向牛体皮薄处的被毛上产卵,产卵后雌虫死亡。蝇卵经4~7天孵出第一期幼虫,爬到牛皮肤毛根部钻进皮肤内,幼虫在皮下组织内经过长时间的移行和发育,最后达到背部皮下。

   (3)纹皮蝇的幼虫在移行过程中经过食道,在次年的早春季节发育成第三期幼虫。第三期幼虫在牛的背部皮下停留2~2.5个月,幼虫成熟后由皮肤内钻出落地变成蛹,经1~2个月蛹再孵出成虫。

    2  临床症状

   (1)雌蝇在牛体产卵时侵扰牛只,幼虫在皮下组织内移行时引起牛的瘙痒和疼痛不安,牛表现为不安、喷鼻、蹴踢和狂奔。

   (2)幼虫出现在背部皮下时容易诊断,最初在牛的背部皮肤上可以摸到长圆形的硬节。经过一个多月出现肿瘤样隆起,在隆起的皮肤处可见到小孔。小孔的周围堆集着干涸的脓痂,并能从皮肤穿孔处挤出幼虫。

   (3)剖检时可在食道壁和皮下发现幼虫。根据以上特点,在临床上不难对该病做出诊断。

    3  防治措施

    经常检查牛背,发现皮下有成熟的疣肿时,用针刺死幼虫或挤出蚴虫,涂以碘酊。皮下注射50%乐果酒精溶液,大牛5mL、小牛及中等牛2~3mL,皮蝇磷100mg/kg体重内服。牛背部涂以2%敌百虫水溶液300mL,每次涂抹2~3分钟,24小时后大部分幼虫软化致死,5~6天后瘤状隆起显著缩小。涂抹1次的杀虫率可达9%~95%。也可在牛背患部的小孔处涂抹该药。涂抹前先清除小孔附近的干涸脓痂,露出皮孔,使药液容易接触到虫体,涂抹1次即可使大部分幼虫软化致死。在该病的流行地区,每逢皮蝇活动季节,间隔20天对牛体用药喷洒一次,3~4次后可达到全面防治的目的。

   (安桂香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乡农牧技术服务站)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