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畜牧兽医技术 > 正文

猪水疱病和水疱型口炎的诊治

发布时间:2017-08-15 16:54    作者:.    来源:    查看:
    1  猪水泡病

    猪水泡病是由水泡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只发生于猪,不感染牛、马、羊。其主要特征是猪蹄、鼻、口腔、乳房及皮肤出现水疱和烂斑,与猪口蹄疫的临症表现很相似。该病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不同品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传染快,发病率高,可达70%~80%,但病死率很低。

   (1)病原分析。病原体是肠道病毒属的猪水泡病病毒,与人的肠道病毒柯萨奇B5有抗原关系。该病毒在粪便和腌肉中能存活较长时间,但不耐热,60℃30分钟或80℃1分钟可灭活。在低温中可长期存活,对一般消毒药抵抗力很强,一般消毒剂在常规浓度下均不能短时间内杀死该病毒,消毒药中以5%氨水和8%福尔马林效果较好,1%过氧乙酸亦可在短时间内杀死病毒。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黏膜伤口感染。病猪头、蹄的病变部位含毒最高,传染性也最大。病猪和病愈带毒猪及其产品是主要的传染源。

   (2)主要发病症状。临床可分为3种类型,即典型、亚急性型和隐性型。典型症状的病猪常见于蹄冠上有水疱,开始为局部上皮苍白肿胀,经36~48小时后水疱明显凸出,内充满水疱液,很快破裂形成烂斑,真皮暴露,颜色鲜红。此时病猪疼痛加剧,不愿行走,严重时蹄壳脱落。水疱也可发生在鼻盘、口腔、舌及乳头四周等处。病初有少数病猪体温升高至41~42℃,但当水疱破裂后体温则下降至常温。患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明显消瘦。经10天左右绝大部分病猪可自然康复,如蹄壳脱落则康复较慢。一般很少死亡。亚急性型的少数病猪出现小水疱,症状轻微,不易察觉。隐性型不出现任何症状,但约有2%的病猪出现中枢神经紊乱症状。

    剖检特征。主要是在蹄部、鼻盘、唇、舌面等处出现水疱和烂斑,或康复后留下瘢痕,内脏器官一般无可见病变。

    根据临床症状及流行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但应与口蹄疫、水疱性口炎等病相鉴别,乳鼠中和保护试验为最简便准确的鉴别诊断方法。

   (3)防治方法。控制猪水泡病最重要的措施是防止该病传入非疫区,运输猪只时需做好检疫工作,禁止病猪及其产品流通,屠宰后的下脚料和泔水应煮沸后利用。同时对栏舍、场地、工具可用2%的氢氧化钠消毒,清洗干净后再进行第二次消毒,以防止再次污染。对疫区和受威胁地区的猪群,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血清被动免疫治疗和疫苗接种,细胞培养弱毒苗肌肉注射2mL,保护率达80%以上,免疫期为6个月。

    2  猪水疱性口炎

    水疱性口炎是一种中低程度接触性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以病畜的口腔黏膜起水疱、流涎,有时蹄冠和趾间皮肤亦出现水疱为特征。

   (1)病原分析。病原为弹状病毒科的水疱性口炎病毒。病毒呈子弹状或棒状,是一种有囊膜的RNA病毒。可分为新泽西型和印第安纳型,两型不能交叉免疫。病毒可在鸡胚绒毛尿膜、尿囊、卵黄囊内生长,并于1~2天时使鸡胚死亡,也可在鸡胚细胞,牛、猪、恒河猴、豚鼠,以及其他动物的原代细胞上生长,并引起细胞病变。此病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于马、牛和猪,幼龄猪比成年猪易感,随着年龄增长,易感性逐渐降低。水泡性口炎多发生于湖泊和多树地区,表明有昆虫传播的可能性。发病季节一般从初夏开始,至霜冻前消失。

   (2)主要临床症状。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4天。体温先升高,可达40.5~41.6℃,同时在口腔、鼻端和蹄部出现水疱,由于水疱很易容破溃,故容易产生糜烂和溃疡。在无继发感染的情况下可在1~2天后康复,一般转归良好,不留疤痕和其他永久性损伤。病猪康复后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性,在血液中长期存在中和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该病无明显的内脏病理变化。临床一般根据发病季节(夏季温度高时)、发病率和病死率,以及在病猪的舌面、唇部黏膜上发生水疱及流涎等特征性症状作出初步诊断。但该病与猪口蹄疫、猪水疱病极为相似,临床上几乎无法鉴别,所以要想确诊该病,必须结合实验室诊断。

   (3)预防方法。除进行必要的隔离封锁和消毒外,应定期检疫,注射疫苗。目前,用国内试制出的鸡胚结晶紫甘油疫苗给黄牛皮下注射5~10mL,可产生短期的免疫效果,对猪是否有效还未见报道。控制该病还应加强饲养管理,在流行地区如果有牛、马感染,则应将猪与其隔离。同时驱杀吸血昆虫。

   (4)治疗措施。该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当没有并发症时,只需采取保守疗法即可,若有继发感染,则可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许园园 冯丽芳 河南省周口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