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畜牧兽医技术 > 正文

浅谈发展牛羊肉产业的障碍因子及消除办法

发布时间:2017-04-13 17:08    作者:.    来源:    查看:
    摘要:经济下滑导致牛羊肉价格不稳定,产业结构失衡、养殖模式单一和养殖技术落后等内在因素导致养殖业成本过高,产品缺乏竞争力,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利润降低,严重制约产业发展。分散养殖、监管缺失不能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本文针对以上制约因素,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注重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市场监管的改进对策。

    1 新常态下发展牛羊肉产业的障碍因素

   (1)产业发展背景。随着旅游业和餐饮业的发展,内蒙古的优质牛羊肉走向全国,牛羊肉产业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2010年以来,牛羊肉价格逐步走高,活羊价格从13.25元 /kg涨到24.81元/kg,同期商品羊肉礼盒售价从36.14元/kg涨到60.70元/kg。一大批工商企业抓住机遇,转移投资农牧业。投资加工业周期短、见效快、利润丰厚,市场预期良好。政府鼓励引导,企业迅速跟进,银行积极扶持,造成牛羊肉加工业产能超速发展。2011年,全区有规模以上肉类加工企业470家,2011~2015年规模以上肉类加工业销售收入增加62.64%。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龙头企业中,牛羊肉加工企业约占20%,产能利用率不到30%,并且初级加工严重过剩而精细加工比重很低。肉类加工业产能过剩导致企业抢购原材料。从短期看确实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但从长远看抢购活畜产品必定扭曲价格信号。活畜价格上涨最终传导向消费终端,去骨羊肉零售价格从36.14元/kg涨到60.70元/kg,高价抑制了消费需求。

   (2)产业结构缺陷。加工业发展快于养殖业,粗加工大于精深加工,肉羊业增长快于肉牛业。全区现有牛羊肉企业466家,存在过剩产能的大部分都是初级加工,精深加工不足。专家调研指出,副产品价格下降是羊肉价格下降、养羊亏损的主要原因。2013年农区羊皮、小肠和下货等副产品价格合计212元,2016年下降至80元;2013年牧区羊皮下货合计收入100元,2016年降至20元。呼伦贝尔羊皮从100~120元下降到4元,小肠从20元降到7元。如果将这些副产品经过精深加工变成新产品,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户的收入,也能够提升牛羊的整体价值,给牛羊肉产业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肉牛产业投资较大,技术要求更高,因此发展比肉羊滞后,牛肉价格波动也不及羊肉。去年国内活肉牛价格高达26~28元/kg,繁殖一头犊牛可以收入3000元以上,育肥肉牛8个月以上纯利可达4500~5000元。限于国内资源禀赋不足,肉牛养殖成本长期居于高位,而且明显高于肉牛主要出口国。相比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肉牛屠宰胴体重低出近100kg,养殖成本却高出一倍以上,严重影响了我国肉牛产品的竞争力。

   (3)优良品种覆盖率低。当前全国改良肉牛比例不及50%,部分地区由于管理不善出现引种退化现象。同样的饲养条件,没有改良的本地品种比改良种生长缓慢,屠宰率低2~3个百分点。但是当地土种的适应性强、耐粗饲、疾病少、死亡率低,而改良种饲养条件较高、易感病,有些传统养殖户不愿意饲养改良种。

   (4)科学饲养技术推广慢,粗放养殖仍然是常态。据呼伦贝尔肉业集团提供的资料:本企业自养的育肥牛屠宰率能达到54%,而收购的散户牛只有52%,辽宁省的西门塔尔牛可以达到56%。肉牛的饲料消化率和转化率差距很大,饲养6个月改良牛和草原牛收益相差2000元。饲料转化率差距既有品种因素,也有饲养管理技术因素。粗放饲养草原牛利润很低,如果核算牧草成本和人工成本则基本没有利润。牧民养牛收入实际上是劳动收益和自有牧草的价值转换。2015年国内养牛平均成本为20.99元/kg,购入架子牛成本为28.68元/kg,活牛出栏价格为25.93元/kg,利润率已经很低。养殖成本趋高是制约牛羊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造成瓶颈的关键是饲草料和人工价格趋高。

   (5)养殖模式。分散的小农户养殖和规模化集约养殖各有优势,也各有弊端。零星分散的肉牛养殖成本较低、风险很小,但是屠宰率低,品质也不能保证;小型养殖场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较高,产品竞争力降低;大型养牛场饲养5000头牛,人均饲养300头,提高了效率和品质,但是投资大、风险也大。

    全产业链从理论上说是一种好的模式,从种植养殖到屠宰加工销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但是对于牛羊肉产业而言,实施起来并不容易。一些从加工业起步延伸到养殖业的公司,很快发现养殖不是本企业优势,他们在资源禀赋、养殖技术以及生产管理上有明显的缺陷。一些以养殖为主业的公司在加工和销售方面也感觉到自身的差距,目前大部分牛羊肉企业还不具备实现全产业链的条件。以分散养殖户为基础的专业合作社更难以实施全产业链。

    在产业链上,不同企业的横向联合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在社会缺乏诚信、法制又不完善的现实条件下,同类企业和相关企业竞争多、合作少。

    肉牛产业实施牧区繁殖 - 活牛交易 - 养殖场育肥 - 市场出售,是一条成功经验,但是肉羊养殖还没有形成好的模式。加工企业自建的肉羊繁育体系缺乏草场资源、品种资源和技术优势,良种繁育企业没有加工企业的资金优势和销售渠道,繁育、养殖、育肥和加工企业之间缺乏相互连接平等互利的机制,无序竞争、争夺资源便是难以避免。有些单一的加工企业、单一的养殖企业虽然没有做大做强,但也有很好的效益。

   (6)流通环节利润侵蚀养殖业。很多肉类加工企业的订单是由企业、经纪人和农户三方签订,经过经纪人收购。经纪人没有组织,缺乏监管,常常压等压价获利。当活畜供大于求、价格下滑时,首先受到伤害的是养殖户。各环节层层分割利润之后,养殖者已经无利可图,甚至严重亏损。旱情严重的地方,储备越冬饲草的预算支出已经超过羔羊自身的价值。

   (7)政策缺陷。规模化养殖需要大量流动资金,信贷支持必不可少。企业以房产做抵押物,银行要求有产权证,而办理房产证需要纳税,此外抵押权人一般要求抵押人对抵押物投保,抵押物保险一般由抵押人办理,并由抵押人负担保险费,这就增加了企业贷款的成本。建议政府对抵押物保险给予补贴。

    2 改进对策和建议

   (1)审时度势,调整结构。在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牛羊肉产业也需要重新审视形势,研究新的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去产能”。对一些证照不全、产品无安全保障的企业坚决取缔,对资产负债率高、成长性差的企业促使其关停并转,淘汰污染企业、僵尸企业和严重亏损企业。“去库存”。据行家估算,现有百万吨库存羊肉待价而沽,屠宰加工厂压库存,流通环节也存,饮食业也存。“去杠杆”。金融支持产业化也要精准,扶优扶强不扶弱。补贴资金要准确,重点考察其成长性,创新发展潜力,鼓励创新,支持创新。扶持一个即将破产的企业是对资源的浪费。

   (2)创新机制。牛羊肉产业不但要有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还要有制度创新,培育和完善活畜交易市场,研究制定平等交易规则和活畜标准,加强市场监管,形成和完善市场机制。牛羊产业的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包括品种改良、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开发推广优质饲料,千方百计调高饲料的转化率和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品种改良和开发饲料主要依靠科技部门的创新突破。饲养管理环节主要提高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技术水平,按照母畜、幼畜和育肥等不同饲养目标配置营养完全的标准日粮。根据不同地域气候、资源、投资能力和劳动力价格确定适宜的养殖规模,然后设计成本控制模式,快速出栏,快速周转。牧区肉羊育肥可借鉴锡盟的“节粮型”方法,就近开发饲料基地,种植粮饲兼用玉米,兼种禾本科和豆科牧草,作为羔羊育肥全价营养日粮的基础。育肥场建在牧区,牧民可就近入股经营或委托育肥,既降低(运输、劳动力)成本,还可保持草原羊肉的风味。

   (3)养殖模式创新。规模化养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国内有肉牛养殖大场饲养规模可达5000头,人均饲养300头。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阔、生态多样,应该根据不同条件选择不同的规模和模式。

   (4)政策建议。牛羊肉产业资源富集旗县和发展滞后旗县,继续引进资本和技术,开发本地养殖资源。大中型饲草饲料企业和牛羊养殖企业不仅带来资本及技术,也带来信息和市场。建议各级政府对抵押物保险给予补贴。

   (5)安全监管。牛羊养殖以散养为主,从源头监管涉及面宽、点多、成本高,屠宰加工环节是监管效率最高的一环。所以,“自治区对牛羊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制度”。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环境保护、公安、规划、民族事务和城管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与牛羊屠宰活动的相关管理工作”。

    3 小结

    新常态下发展牛羊肉产业的对策,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淘汰落后加工企业,扶持发展精深加工;继续引进资本开发养殖资源;创新养殖模式,加快技术进步;加强市场监管,对牛羊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制度,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董荣奎 林永亮 赵春莲 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