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畜牧兽医技术 > 正文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发布时间:2016-05-24 16:00    作者:牧通人才网    来源:    查看:
    摘要:保育猪又称断奶仔猪,具有生长发育快及对疾病易感性高等特点。重视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尤其是在规模化养猪场加强保育猪的饲养和疾病防治具有积极意义。如果保育猪饲养管理不善,则会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容易出现腹泻等疾病,甚至发生死亡。基于此,笔者结合生产实践,主要从进猪前的准备工作、营养和环境控制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分析了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要点,旨在确保保育猪的生长发育良好,避免猪场遭受严重损失。

    1  进猪前的准备工作

    保育猪入舍前应彻底冲洗、消毒舍内料槽、地面、窗户和墙壁等,闲置净化3~5天方可进猪。猪舍消毒闲置期间应抓紧修复圈舍和门窗,疏通舍内外的明沟、暗渠,并对舍内饲料槽、保温箱和栏位等设施进行卫生安全处理。将舍内的温度严格控制在28~30℃,根据气候和季节变化,对猪舍内的小气候进行调节,寒冷季节要增温保温,加强通风换气,排出舍内有害气体。

    2  保育猪的营养控制

    由于保育猪因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饲料的营养及原料组成极其敏感,因此在选择饲料时,要选用消化率和营养浓度高的日粮,防止消化不良,促使仔猪快速生长。

    在饲喂保育猪的过程中,应对各种饲料的饲喂时间进行记录,确保饲料槽不断料。仔猪入舍后应供给温开水,特别是前3天要保持仔猪饮水量在1L/头,之后饮水量增加,直至仔猪10kg 体重时确保日饮水量为1.5~2.0L。如果仔猪饮水不足,其采食量会受到影响,生长速度减慢。此外,为了缓解仔猪断乳后的应激反应,通常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葡萄糖、钠盐和钾盐等电解质或抗生素等药物,以加强仔猪的抵抗力,减少感染率。饲料营养应逐渐过渡,仔猪入舍后需先用乳猪料饲喂7天,之后逐渐减少乳猪料的用量,直至全部改用仔猪料,避免由于饲料突然更换引起胃肠不适,使保育猪平稳度过保育期。

    保育猪的饲喂时间和次数要固定,通常每天饲喂6次。保育猪应改用粉料饲喂,建议让其自由觅食。同时为了避免饲养方式改变引起过食、消化不良及腹泻等疾病,应在仔猪断奶后7~14天限量饲喂,3周后再自由采食。

    3  保育猪的环境控制

   (1)仔猪断奶1周的环境温度应为27~25℃,以后每周降温2℃,逐步降至21℃。湿度为55%~65%。保育猪的饲养密度应合理,饲养密度过高,不仅会加大仔猪间咬耳和咬尾等不良行为的发生,而且大量的H2S、NH3气体会造成舍内空气质量下降,仔猪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规模化猪场保育舍内的仔猪以15~20头为宜。

   (2)仔猪断奶后不宜直接转入保育舍,而应将母猪转移,维持仔猪在原圈饲养一周后再转入保育舍饲养。转栏前7天检查舍内的饲料槽和排粪设施是否完好,并进行彻底消毒,转栏1周内要对保育猪的采食、睡卧和排泄等进行适应性调教。根据仔猪的体重、日龄和胎次进行合理分群,让体重和日龄相近的仔猪合栏。来源不同的仔猪要分栏饲养,每窝体质较差、体重偏小的仔猪要合群饲养。要经常观察仔猪的活动、粪便及采食情况,保持舍内环境洁净卫生,给仔猪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4  保育猪的疾病防治

    及时做好猪瘟、口蹄疫及伪狂犬等疫苗的接种和驱虫工作,发现病猪治疗隔离。保育期主要预防流行性腹泻、气喘病及猪副嗜血杆菌病。

   (1)断奶仔猪容易受到饲料突然转换或霉变、环境潮湿及病菌感染的影响而引发腹泻。预防以接种疫苗为主,对产前母猪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二价菌,可提高仔猪的免疫力。保育猪发病后及时采用抗菌、补液方法治疗,同时补充适量的生理盐水。

   (2)预防气喘病的关键是胸腔注射疫苗,肌注无效。并且注射疫苗前15天和注射后2个月不可饲喂或注射卡那霉素和土霉素等对疫苗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发病仔猪可采用林可霉素、氟苯尼考及氧氟沙星等药物治疗,最好以拌药方式给药。而且应采取交替给药方式,避免产生耐药性。

   (3)预防猪副嗜血杆菌病应当加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生物安全措施,避免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饲料中添加替米考星和氟苯尼考等进行药物保健。采用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菌苗进行免疫预防,仔猪7日龄首免,按1mL/头肌肉注射;28日龄二免,按1.5mL/头肌肉注射。发病仔猪采用氟苯尼考、头孢菌素、磺胺二甲氧嘧啶、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猪副嗜血杆菌对抗生素存在耐药性,治疗时建议先做药敏试验,再选用敏感药物治疗。同时应定期更换药物,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孙振欣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农业局畜牧办公室)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