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国内养猪业未来20年的期望与主要任务(一)

发布时间:2018-01-09 11:17    作者:.    来源:    查看:
    近70年来,中国人民在经历了“无钱吃肉”、“在节日可吃肉”、“凭票吃肉”、“敞开吃肉”之后,现在迎来了一个新时代,进入“要吃好肉”的时代。自2003年后,10多年来,人均猪肉占有量一直稳定在35~40kg。中国是一个养猪大国,但不是养猪强国。

    13亿人口,生活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北方和南方,东边沿海和西北高原,在地域、气候、历史、文化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发展不平衡,中国已进入多元化的时代,出现了多元化的市场,“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策,更把中国的市场推向世界市场。

    1、要养足够数量的母猪和肉猪

    中国人的饭碗里不能只有米饭,还要有猪肉。13亿中国人的吃肉问题也只能靠自己生产,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国人均猪肉占有量还要保持在每年35~40kg,猪肉占全部肉类的消费比例还要保持在62%~63%。肉猪年出栏数要稳定在6.85亿头(2016年出栏数),如果依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PSY)20头,肥育猪成活率95%计,全国存栏母猪数要保持在3 600万头左右,当然,随着PSY的提高,母猪数也可适当减少。

    2、猪肉产品要多元化

    市场多元化,要求猪肉产品的多元化。我们不但要生产鲜肉、冷鲜肉、白条冻肉、高温肉制品、低温肉制品,还要生产“无公害猪肉”、“优质肉”。

    3、猪品种要多元化

    猪肉产品的多元化,要求猪品种的多元化。不但要养“洋三元”猪种,还要养地方猪种,养地方猪和外种杂交的土二元、土三元猪,利用它们生产“优质猪肉”和“无公害猪肉”,在价格上要有所差异,“优质肉”和“无公害猪肉”的价格要高于“洋三元猪肉”。要保护好地方猪种,目前地方猪种的群体基因分布已呈现小群体和碎片化,如果仍用原有的保种理论和方法,将会很快出现近交和衰退,有的还将绝灭。

    对外种猪的选育,也要改变技术思路,不要依赖进口种猪,也不要一味追求“纯种”繁育和“遗传评估”。要多进行各种杂交试验,充分利用我国地方猪种的遗传资源,结合基因组选育技术,培育出窝产仔13头以上,肌内脂肪含量在3%~4%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优质新品种猪”。

    4、饲料品种要多元化

    猪品种的多元化,要求猪饲料的多元化。改变“玉米+豆粕+添加剂”的配合饲料这种单一模式的日粮 ;要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性,发掘当地的蛋白质饲料资源,特别是地方猪种的饲养,多用青粗饲料,多用微生物蛋白(如干态和液态发酵饲料)、植物蛋白(如大叶枸)和动物蛋白(如蝇蛆蛋白)等。

    5、养猪规模要多元化

    鼓励成立大的养猪产业集团,鼓励成立农民养猪合作社,鼓励“公司+大养殖户”的合作模式。但也不要强制关闭中、小规模猪场,在未来10~20年内,中、小规模不会也不应该被全部取代,年出栏 500~3 000头肥猪的养猪场还会占有不少的比例。多点分散的中、小规模猪场、饲养母猪300~600头的种猪场的优点是便于进行精细化的育种工作,便于猪场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可减少传染病的快速扩散,这也是国外许多国家的养猪经验。

    6、养猪业利润分配制度要多元化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和劳动者所共同创造的财富,分配的不公平、不合理是客观存在的。我国多数养猪集团或公司的利益分配形式还是“老板+雇员”的分配关系。雇员所得的利益是“基本工资+奖金(多种形式的奖励)”,老板是利润的主要获得者。目前有一种“温氏集团的分配模式”,即:首先是集团与养殖户之间的利润分成,保证养殖户有一定的利益,在市场低迷时也降低养殖户的损失。

    然后让集团中主要成员(特别是技术人员)在集团中占有一定比例的股份,参与利润的分成,对非股东成员也实行一定比例的利润分配。这是一种较好的分配模式。但不论何种方式,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这一原则必须遵循。

    下接:国内养猪业未来20年的期望与主要任务(二)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