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想在职场中和同事好好的相处,好好沟通,但是这个问题却总是让很多职场中人苦恼,尤其是新人,变成同事关系就是同事关系,只有极少数有可能成为朋友。缺乏有效的沟通往往产生误解和矛盾,同时影响工作效率和上下级、同事之间的关系。沟通是一门艺术,沟通的艺术,不仅仅在于对表达语言的灵活运用和把握,更难的情绪沟通,情绪沟通更是一门深奥难解的艺术。
在职场中,碰见负面情绪很多人都会选择压抑自己,释放情绪,担心伤害与其他人的关系。有人认为,在职场中不该表现出内心的情绪。把情绪抛在一旁,才能理智地完成任务。也有人认为表达了某些负面情绪,会伤害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或者让自己显得脆弱不堪,反而造成更大的麻烦。
在工作中,很多人由于业务需要,要给自己或公司树立自信大方的形象,很多人往往会刻意展示自己积极阳光的一面,甚至强迫自己去扮演与性格截然相反的角色。很多人为了在人际交往中减少矛盾,选择压制自己的情绪,实际上,只要处理得当,在许多情况下,情绪表达不但不是自找麻烦的举动,反而会是解决问题的极佳策略。
情绪表达不仅有助释放压力,也可增进彼此了解,促进相互的了解,培养团队凝聚力,也就相对地会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工作中不如卸下面具,把自己的真实感情表现出来即可,不必强自己所难。此外,一个真实的、个性鲜明的人更能让人感到踏实可靠,相处起来更简单,也更容易打动人。与其过多地做形象、态度等“表面文章”,不如设法增加自己的实力、内涵,逐步调整性格,把乐观、勤奋、谦和等特征坚持下来,慢慢地成为习惯,而不是“为了微笑而微笑”。
那么如何用合适的方式在合适的场合表达合适的情绪呢?在方式选择上,业内人士建议就事论事。
对于上级交代的工作要诚实地面对,自己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当遇到困惑时一定要向前辈讨教,千万不要自作聪明,不懂装懂。同时,在与同事的交谈中,也要诚实地对待对方,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在表达负面情绪时,真诚并不代表肆意发泄,想什么就说什么。就事论事是重要原则。”李绘芳认为,如果自己的情绪表现与所发生的事情匹配,那么大多数人就能够理解和接受,不会节外生枝。而不符合当下情境的情绪反应,无论是过分还是不足,都会引起周围人的好奇,甚至多心。甚至牵带出来的麻烦会引起自己新一轮的情绪反应。
就事论事,说明自己是理性的,而非情绪化和神经质。情绪化可能成为影响自己职场晋升的重要因素。企业经营者会因为担心情绪化的员工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敢委以他们重任,而几乎所有的企业经营者都喜欢与员工讨论,但不喜欢倾听他们的抱怨。
另外,职场人士也要看场合灵活表达情绪。一般来说,刚刚发生的一些小的不满情绪,可以用无声的语言和幽默的态度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如果通情达理的同事和领导,用无声的语言或玩笑式的话语都能起到一定作用,而且这种表达方式也能更好地沟通感情,不至于以后双方难做。
如果事情真到了要和同事或领导面对面说清楚的地步,那就该勇敢地就你的不满和对方交流一下。“在表达自己负面情绪时,切忌发牢骚,而是要表明自己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并给对方一个解释的机会。”要明确说明导致这份情绪的缘由,以加强对方了解因果关联性,并且避免被认为是在无的放矢。比如:“你临时改变了工作计划,让我无法进行后面的工作,我很生气。”比“你老是改变主意,我很生气。”要更容易沟通。
一般人,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解释,对于事情就有了更多的角度,更多的理解和宽容。误会和不满也会就此消除。不过,员工和公司的利益之争是任何公司都存在的,公司也是按照员工的贡献和价值按劳支付,而不是按照员工的需求支付工资,因此,员工在向公司讨要更多的薪水、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关注之前,也要先掂量掂量自己的贡献了。
能够就事论事,也就说明你可以把现在和过去区分开来,你是理性和成熟的,而非情绪化和神经质的。有了基本原则,就开始要学习接管我们的情绪系统了。当然,多年的习惯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改变的关键,除了要有改变的意愿外,还要学会对情绪有细致入微的觉察。知道你现在怎么了,找到你该怎么办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