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气候寒冷潮湿,极易诱发各类动物疾病,做好疫病预防工作是确保畜牧行业安全过冬的重点工作之一。
本篇畜牧人才网带您看看鸡传染性鼻炎。本病是由副鸡嗜血杆菌所引起鸡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冬及早春多发,尤其是12月份至次年2月份是本病的高发期。主要症状为鼻腔与窦发炎,流鼻涕(浆液性、粘液性分泌物),常伴脸部肿胀、打喷嚏和眼结膜炎。本病发生于各种年龄的鸡,4周龄至3年的鸡易感,老鸡感染较为严重。
病因。本病多发于冬秋两季,与气候和饲养管理条件有关,如鸡群拥挤,不同年龄的鸡混群饲养,通风不良,鸡舍内闷热,氨气浓度大,或鸡舍寒冷潮湿,缺乏维生素A,受寄生虫侵袭等都能促使鸡群严重发病。养禽技术员在养殖中还需注意的是‘雏鸡容易在接种疫苗和切嘴应激时诱发此病’。此病传播途径可由飞沫及尘埃经呼吸道传播,但多数通过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感染,病鸡及隐性带菌鸡是传染源,也是鸡群中发病的重要原因。
病理。本病发病率虽高,但死亡率较低,尤其是在流行的早、中期鸡群很少有死鸡出现。但在鸡群恢复阶段,死淘增加,但不见死亡高峰。这部分死淘鸡多属继发感染所致。育成鸡发病死亡较少,流行后期死淘鸡不及产蛋鸡群多。主要病变为鼻腔和窦粘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粘膜充血肿胀,表面覆有大量粘液,窦内有渗出物凝块,后成为干酪样坏死物。常见卡他性结膜炎,结膜充血肿胀。脸部及肉髯皮下水肿。严重时可见气管粘膜炎症,偶有肺炎及气囊炎。
预防。鸡传染性鼻炎多由于外界不良因素而诱发,在平常的饲养管理中应注意:
A,寒冷季节气候干燥,舍内空气污浊,尘土飞扬,应通过带鸡消毒降落空气中的粉尘,净化空气,对防制本病起到了积极作用。
B,鸡舍内氨气含量过大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高代次的种鸡群,鸡群数量少,密度小,寒冷季节舍内温度低,为了保温门窗关得太严,造成通风不良。为此应安装供暖设备和自动控制通风装置,降低鸡舍内氨气的浓度。另,及时清除鸡舍内粪便和其他污浊物。
C,饲料、饮水是造成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在实际饲料管理中,养禽技术员应注重饲料霉变问题,加强饮水用具的清洗和消毒。
D,及时进行免疫接种。
近年来,由于养殖密度不断加大,新品种引进多,鸡传染性鼻炎成倍出现,且易复发,产卵减少,因此,在平常的饲养管理中应多注重鸡舍的综合管理以及鸡群本身的营养,增强其抵御病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