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十年的强制免疫,我国的猪瘟防控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强毒力和中等毒力引起的急性猪瘟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低毒力的猪瘟病毒的持续性感染仍然十分严重。经产母猪带毒普遍存在,猪瘟病毒可以通过胎盘屏障,垂直传播给仔猪,破坏生长猪的免疫系统,引起免疫抑制。机体免疫抑制一会导致猪群对所有疾病的抵抗力下降 ;二会使免疫应答迟缓甚至消失,造成免疫失败,给其他病毒和细菌性病原微生物以可趁之机,在不良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混合感染,导致各种猪病的大范围流行(如高热病、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和各种腹泻等)。
猪肺炎支原体感染非常普遍,几乎所有猪群都存在(特别是土种猪和长白猪)。猪肺炎支原体存在于猪气管和支气管中,破坏支气管纤毛完整性,使得细菌、病毒、粉尘可以长驱直入进入肺泡。猪肺炎支原体和蓝耳病病毒一起改变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引起免疫抑制,促进蓝耳病、猪圆环病毒 2 型感染,协同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具有高度宿主特异性,定植在猪肺泡上皮中,其产生的溶血毒素、荚膜多糖、脂多糖损伤肺泡,使其分泌脓性分泌物。损伤的中心进一步发展,发生坏死且逐步纤维化,大部分的肺泡就会丧失功能,而导致猪只死亡。猪群免疫抑制、支气管纤毛损伤、规模化饲养和天气突然变化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发病因素。同时,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主要血清型间缺乏交叉保护力,给疫苗免疫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综上所述,该场发生猪病是由于低毒力的猪瘟病毒,破坏了猪群的免疫系统,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同时肺炎支原体损伤了支气管纤毛,导致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趁虚而入。在不良环境的共同作用下,混合感染导致疾病的暴发。所以,笔者认为,规模化猪场应该首先优化生长环境,同时强化猪瘟、蓝耳病免疫,定期做好猪群脉冲式药物保健,完善猪病防控“铁三角”(环境、免疫、保健),才能保障猪群的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