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猪派统计,目前在广东发展“公司+农户”的集团企业共计21家。租赁或建种猪场、开发农户、设立服务部,2023年的广东吸引近30家集团落户本土开宗立派。大有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态势。
在规模化浪潮中,不同发展模式各显风骚。2023年TOP10企业共计出栏1652万头,占全省的44%;能繁母猪共计104万头,占53%。
TOP10出栏1652万头!
温氏405万头高居榜首
生猪出栏3794万头,能繁母猪196万头,这是2023年统计局公布的广东猪业数据。虽然出栏量在全国排名第7左右,但产业发展水平是行业公认的风向标。根据新猪派调研统计,2023年广东TOP10企业共计出栏1652万头猪,占全省的44%。其中温氏出栏高达405万头,高居榜首,双胞胎以200多万头紧跟其后,新希望以187万头排行第三。从TOP10出栏量可窥见广东规模化水平:年出栏50万头左右才能排进前十。

散户成了香饽饽 新生力量欣欣向荣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产业浪潮滚滚向前。广东是最早开展规模化养猪的省份,各种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也容易在本土生根发芽。前有温氏作为产业龙头,开展非常好的农户意识市场教育,后有良好的经商土壤,吸引无数企业竞相入境。

未来养猪业是一场时不我待的“竞速跑”,唯有超前布局,方能决胜未来。
66%!TOP30能繁母猪占比逐年提高
产能大爆发下 未来广东猪价或丧失优势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根据新猪派统计,2023年末广东TOP30企业能繁母猪共计129.35万头,占全省196万头的66%。近年来,随着产能的释放,头部企业占比逐步提高,能繁母猪从2020年底的35%提升至2023年的66%,翻了近一倍。

练好内功,方能不惧风雨。企业的腰杆硬不硬,产业的地基牢不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创新。在广东深度扎根的企业,无一例外地从种猪、饲养模式、科技人员等方面补短板,练内功。
巨头林立下如何起势争先?

非瘟后,新希望、牧原、德康等大型养猪集团纷纷落子广东,温氏、海大、京基智农等本土企业亦优化扩大养殖规模。据新猪派不完全统计,截止2022年底,各企业落地项目超过30个,投产产能1442万头。其中,主要集中在湛江、茂名、韶关、清远、肇庆、云浮与广州。
这些新建猪场不单只带来先进的生产力,同时也改变了原有的养殖模式:楼房猪场在寸土寸金的广东如春笋般冒出,林立在各大生产区。养殖结构的快速重构,进一步推动了产业集约化水平,高质量的发展成了广东猪企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万变不离其宗,练内功,提成绩,降成本是核心。穿透猪周期除了资本就是成本优势。目前各大养殖集团纷纷奔向8元成本,在巨变时代牢牢抓住生产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