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提前15天出栏!一年多赚149万!牧原、双胞胎、禾丰却未应用,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3-03-24 17:24    作者:罗晓雨    来源:农牧前沿    查看:
    本文图片来源:李曼养猪大会

    理论到现实,技术推广到规模应用,到底有多远?

    液态饲喂技术兴起于欧洲,部分国家普及率达50%以上。近年来,随着养猪业“微利时代”的到来,如何更好地提高饲料利用率和降低猪群发病率为企业降本成为大家迫切关注的问题。

    因此,高效率的液态饲喂技术走进大家的视野。一方面是设备企业技术水平的更新迭代、迅速发展;而另一方面现状显示大型企业对此却鲜有涉足、顾虑重重,中间的应用壁垒是什么?

    液态饲喂发展现状

    3月23-25日,第十一届李曼养猪大会暨世界猪业博览会在长沙隆重召开,多家液态饲喂系统设备企业参展,展示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液态饲喂系统及最前沿的智能饲喂科技。

    液态饲喂设备企业表示,与传统的干料饲喂技术相比,液态饲喂具有节省人工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应用饲料来源广泛,料肉比显著降低,能明显提高各阶段健康程度,尤其是呼吸道和肠道健康,利于养分吸收,降低发病等优点。
    一位负责人告知,公司实验数据显示,通过精准投料,每头生猪可以降低饲料、人工等成本120元!做到将出栏时间提前15天,一套液态智能饲喂系统1年可产生直接效益149万!

    除了针对大规模厂的系统外,不少企业同时研发出适合于规模散户的液态饲喂仪器。相关负责人说道:“其实相比于大企业,很多散户对液态饲喂的接受程度更高一些,毕竟小时候猪也都是吃泔水长大的。”
    随着智能化在养殖业的席卷,液体饲喂系统也在升级进步中加入自动化的先进技术。部分液态发酵饲喂系统,通过使用计算机控制能实现全自动操作,精准地控制配料、清洗、饲喂每一过程并可远距离输送大量饲料;系统根据猪只日龄、数量、品种、胎次等精准计算猪只需求饲喂量,制定饲喂曲线,实现精准饲喂、记录并反馈。基于此,可做到一人管理5000头猪的高效利用!
    头部企业应用调研
    
    尽管液态饲喂系统在设备技术层面的优点众多,但在走访交流中,其在头部企业的应用情况却远不及预期,总结下来可归于以下几点:

    1、前期成本的增加

    “目前公司没有应用该项技术,”双胞胎相关负责人介绍到,“无论是搅拌仪器的使用、发霉后的处理,还是液态料的运输等等,这都是很大一笔成本的开销,所以公司目前还是在使用固态料。不过任何事物更新迭代都有个过程,公司也在对其进行相应的试点,考核、评估最后的综合效益。”
    2、硬件设施更新繁琐,效果不佳

    作为行业领头羊的牧原,对当前流行的液态饲喂技术也有过尝试,不过应用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牧原相关人士告诉农牧前沿,除了试验效果与固态料相比没有显著优势外,养殖场硬件设施的大面积调整也是一大难点。牧原养殖场规模多在万头以上,各类设施设备的安装与铺设在前期建设过程中均有考量,从固体料到液态料的转变势必意味着基础硬件的大规模改造,因此目前对该项技术应用还未有所考虑。
    3、国外的饲料原料优势

    “荷兰、丹麦等国家规模化猪场使用液体饲喂的占比在70%左右,为什么?”禾丰负责人提到,“和国情也有些关系,国外很多廉价的食物副产品会拿来作为非常规原料,比如生产牛奶后的甜乳清、黄油奶水;面包店废弃物;啤酒生产的副产品布鲁尔湿酵母等,这些猪就比较好消化,而我们的非常规原料、地缘新饲料等含有很多粗纤维,猪不易消化,很有可能对机体造成影响。”
    不难看出,牧原、双胞胎等头部猪企由于规模相对较大,硬件设施等皆较为固定完备,且出于对成本、维护等多方面的考量,对液态饲喂系统的应用和布局极少。那么,随着技术的发展,液态饲喂技术的使用效益是否能踏平当前这些阻碍其推广的门槛,成为日后养殖场的常态化呢?时间将揭晓答案。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