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胜利教授今年年初还曾在《中国乳业》撰文,指出国内奶牛种业整体水平与奶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差距,正踌躇满志准备突破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夯实奶牛群体遗传改良的基础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品种登记和生产性能测定体系,加强奶牛性能测定中心建设,扩大性能测定规模,规范开展奶牛体型鉴定,推进奶牛育种表型数据采集标准化和智能化,大幅提高数据采集能力和质量,增加奶牛健康、繁殖等功能性状的数据收集,建立完善的全国奶牛育种大数据平台,优化包括产奶、体型、繁殖、健康等育种目标性状的奶牛选择指数。
2、加强奶牛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技术创新研究与应用。重点完善和优化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扩大参考群体,自主研发基因组选择芯片,加快基因组检测技术的迭代升级,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奶牛基因组遗传评估体系,提高评估准确性;开展奶牛重要性状主效基因挖掘以及品种资源的创新利用,加强奶牛遗传改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促进我国奶牛分子育种关键技术升级,为核心种源自主培育和选择提供技术支撑。
3、开展奶牛核心群选育和自主培育优秀种公牛的研究。深入推进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建设,继续遴选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扩大奶牛育种核心群,利用全基因组选择和高效胚胎移植等技术准确选择优良个体并快速扩繁优良基因,整体提升我国自主培育优秀后备种公牛能力,形成我国自主培育核心种源的繁育体系,实现自主供种能力达到70%以上,摆脱对国外进口种源的依赖。
4、建立全国奶牛大数据育种平台和遗传评估中心。随着自动化表型数据测定技术的不断完善,一些重要经济性状高通量智能化精准测定技术将加快奶牛育种和遗传进展速度,需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化奶牛育种大数据平台和国家遗传评估中心,集数据收集、存贮、分析、种用价值评定和育种技术服务为一体,深入开展大数据信息挖掘和综合应用,提高遗传评定准确性和效率,为全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提供技术支撑。
5、加强奶牛良种扩繁和推广工作,培育国内一流奶牛种业企业。充分发挥种公牛站和大型奶牛养殖企业在奶牛扩繁和良种推广中的作用,支持奶牛育种联盟发展,支持国内优势育种企业开展有效整合和创新发展,培养一批具有自主育种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集团,支持这些育种企业逐步确立在国内奶牛种业市场的主导地位。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促进国内奶牛育种企业与国际接轨,提升国产奶牛种质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6、开展地方奶畜品种遗传资源的挖掘和创新利用。在进一步开展新疆褐牛、三河牛育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我国地方奶畜品种资源,培育2-3个适合我国不同区域环境和养殖条件的奶牛和乳肉兼用牛新品种(系),增加奶牛品种的多元化利用,提高奶牛养殖效益。
7、建立种牛和遗传物质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开展种牛、冷冻精液和胚胎等遗传物质的遗传缺陷基因分子检测、亲仔关系鉴定、种公牛遗传性能检测、冷冻精液产品质量检测等,开展有效市场质量监管,健全奶牛遗传物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奶牛遗传物质质量安全和推广使用效果。
然而惊闻噩耗!在这全力以赴推进种业振兴的关键时期,中国奶业痛失巨擘,中国种业痛失一位遗传育种的大才!
多么遗憾!多么悲痛!张胜利教授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