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专访 > 正文

袁正东:未来5~10年,全国蛋鸡年存栏总量不会明显减少

发布时间:2018-12-12 15:10    作者:.    来源:《国际家禽》    查看:
    在中国市场,蛋鸡产业从单链养殖到多链竞争会遇到更多的限制和考验。这两大原因是:烘焙业在全国的消费市场依然不温不火;蛋制品消费依然比较平静。虽然大中城市烘焙店近年来蓬勃发展,但据恒州博智(QYResearch)的统计数据显示,欧美国家烘焙产品人均年消费量约41.9千克,美国年人均消费量约为36.7千克,日本、韩国的这一数字分别约为21.8千克、5.6千克,中国大陆这一数字仅为4.4千克。这对于年产鸡蛋占全球鸡蛋产量约36%的中国市场而言,发展蛋品初加工和蛋品深加工不容忽视。

    如今,鸡蛋生产与消费大国纷纷投建100万只规模蛋鸡场,谋求产业升级,是蛋鸡产业升级还是鸡蛋产业升级?如此之举会对国内蛋鸡产业链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国际家禽》杂志记者专访了德青源高级副总裁袁正东。
   《国际家禽》:您如何看待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变及中国蛋鸡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袁正东:在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上是庭院养殖,当时鸡蛋也是普通百姓餐桌上的稀缺之物。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蛋鸡行业开始蓬勃发展,鸡蛋也越来越丰富。

    80年代到90年代是我们国家蛋鸡行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当时主要由政府主导,围绕服务于市民,特别是政府倡导的“菜篮子工程”,因此很多城市,尤其像北京兴建了很多大型蛋鸡场,各地也都有了自己的国营蛋种鸡场、商品蛋鸡场。这段时间,鸡蛋供给量逐年增加,但还没有完全达到丰富阶段。

    进入90年代以后,改革进一步深入,国有大型蛋鸡场逐步关闭、改制,私营蛋鸡场建设像雨后春笋。发展到90年代末,我们国家的鸡蛋市场供应已经非常丰富了。目前,国内比较大的蛋鸡企业都是在这段时间发展起来的,比如韩伟集团。

    2000年以后,国内鸡蛋基本上达到了产需平衡,甚至局部在消费淡季会出现鸡蛋供应过量的现象。近年来,随着家禽疫病防控形势越来越复杂、环保压力持续加大以及民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特别是自2004年国内发生家禽感染禽流感疫情后,整个行业进入了调整期。

    如今,国内蛋鸡行业还在进行整合,而小规模、大群体的基本格局可能还会维持一段时间,因为中国市场供应的70%的鸡蛋依然来自于中小规模养殖场,而大型企业正在成长之中。

   《国际家禽》:能否结合金鸡产业扶贫项目进展情况,谈谈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延庆综合试验站10年建设成果及未来规划?

    袁正东:2015年,我们就开始设计金鸡产业扶贫项目。2016年,此项目开始付诸实施。经过2017年、2018年,目前在全国15个省已经签订了32个金鸡产业扶贫项目,其中28个基本上付诸实施,目前已有9个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到2019年,项目将会全部建设完成并逐步投产,到2020年,会达到满负荷生产。目前,32个项目设计总规模产蛋鸡年存栏在6000万只左右,我们认为有条件的地方一定会努力把它建成并使其投产。按照投产28个项目计算,产蛋鸡年存栏总量可达5000万只,累计可以带动30万人脱贫。

    在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下称“体系”)延庆综合试验站基地,从生产管理、疫病防控到营养调控、产品加工,我们既自己承担了一些项目,也协同体系的科学家承担了很多的项目,这些成果同时也应用到体系其他的综合试验站及其所辐射的基地;作为体系延庆综合试验站依托企业,德青源则将这些成果直接应用到与金鸡产业扶贫项目的相关产业之中。

    从金鸡产业扶贫项目提出来到开始付诸实施这个过程中,体系给予了德青源多方面的支持。特别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宁教授,在2017年年度体系考评大会上发出了号召,希望大家共同支持金鸡产业扶贫项目。体系六大功能研究室的岗位科学家都参与到了金鸡产业扶贫项目中来,综合试验站也有参与到其中来。

    这10年,是德青源进步最快、积累最多、发展最快的10年。体系岗位科学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上,使得技术更加成熟,生产运营的水平更加正常。比如种质资源上,过去我们单纯用进口品种,现在开始使用国产品种,其表现也非常好。在品种方面,我们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常信教授、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宁教授、体系岗位科学家宁中华教授等的支持,使得我们的品种更加完整。在疫病防控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秀梵教授、体系岗位科学家吴艳涛教授、体系岗位科学家王红宁教授等多名科学家都给我们提供了指导和支持,使得我们的鸡群更健康,疫病的防控效果更好,综合产能也在不断地提升。在蛋品加工方面,体系岗位科学家徐桂云教授等科学家也给予我们很多指导。同时,还有很多科学家参与其中并给予我们指导。

    未来3年,延庆综合试验站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坚定不移推进国家金鸡产业扶贫项目的投产和达产,使其实现真正扶贫,并且取得实际产业效果。因为是产业扶贫,所以必须把产业做起来,把企业做强,才能起到扶贫的作用。未来3年,德青源重点工作之一是把这些农场建设好、运营好,让它们有稳定的生产性能表现和良好的经营效果,从而保障产业扶贫的效果。

   《国际家禽》:如何回应对蛋鸡产业扶贫项目,尤其是100万只及以上蛋鸡项目扩张的非议?

    袁正东:中国不缺鸡蛋,但缺有品质保障的鸡蛋,中国的蛋鸡产业正处于整合、更新、换代的阶段。试想,如果未来国内鸡蛋还靠年存栏几千只、几万只的养殖场来供应,不能说它全部不好,但在食品安全、疫病防控、环境等方面很难保证,这跟大型的、有体系的集团存在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讲,蛋鸡产业扶贫项目包括其中建设的100万只蛋鸡项目可能要置换一部分将要淘汰的产能,以满足蛋鸡产业升级需求,虽然是企业行为,但也是政府支持的。

    在德青源的金鸡产业扶贫项目里面,不单是蛋鸡养殖,而是按照循环经济的全产业链去做的,所以每个金鸡项目除了养鸡,还有饲料加工、粪污处理等等。将来的竞争一定不是某一个环节的竞争,是综合全产业链的竞争,德青源要做的是打造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目前,德青源被列为拟新增的国家蛋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依托单位。未来,德青源除了提供优质鲜蛋品牌以外,还会做一些加工,甚至深加工的制品,但是这个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多做一些研究,多开发一些满足市场需求的鸡蛋加工制品,只有这样,国内蛋鸡行业发展才会更稳健。

   《国际家禽》:中国蛋鸡产业未来将朝着怎样的趋势发展?

    袁正东:我个人的判断是,未来5~10年,国内鸡蛋市场供应主体的年均蛋鸡存栏规模将由几千只到几万只变成几万只到几十万只。与此同时,蛋鸡养殖场(户)数量会大范围减少,但全国蛋鸡年存栏总量不会明显减少,也不会增加太多,总量会维持,但结构会变化。将来,中国市场会成就一批千万只蛋鸡规模的企业。我认为,中国蛋鸡未来5~10年是一个整合期,而且随着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疫病防控等因素影响,这一速度还会加快。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