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畜牧业产业快速发展,传统饲料的加工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畜牧业需求。针对农牧民急需优质青贮饲料的现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科研团队自主研发出“微青”系列青贮饲料专用复合微生物菌剂,成功打破了阻碍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优质青贮饲料加工技术瓶颈,经济效益显著。
为找到营养价值高、味道好、成本低的专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科研团队筛选了上千株菌株,最终获得针对不同类型饲草原料最有效的乳酸菌菌株。据了解,乳酸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通称,包含42个属、430多种。
“我们要找到性质优良的乳酸菌,通过多重标准分离筛选。”钟瑾等人为此几乎跑遍了国内所有重要的农牧区,采集了几十种饲草原料。此后,团队成员一头扎进实验室,开始了夜以继日的菌株分离筛选。
经过两年多紧张工作,青贮团队筛选了包括“土著”菌及实验室分离保存的乳酸菌等菌株上千株,并在此基础上复筛获得候选功能菌株,进一步获得针对不同类型饲草原料最有效的乳酸菌菌株。其中,最早获得的就是依据燕麦草的理化、微生物菌群及其所处环境等特点,研发出的微生物所青贮1号菌剂——微青1号。
青贮团队的成果很快在青海海南州、海北州等地迅速推广。随后推出的系列菌剂也很快在全株玉米、甜高粱、玉米秸秆等的青贮中得以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教授杨红建告知,经对比,在其他饲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与饲喂未添加菌剂的青贮全株玉米相比,添加“微青”菌剂青贮加工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可使一只肉羊增重11.8%,饲料转化率提高13.4%,肉羊屠宰率和肉骨比也显著提高。按照每只活羊售价10元/斤计算,一只肉羊半年可增加经济效益60多元。
不久,山西畜牧兽医研究所再传佳音:相比未添加菌剂制备的青贮饲料,采食“微青”菌剂制备获得的优质青贮饲料,每头奶牛产奶量每天平均增加1.2公斤,相当于每头牛每天直接增加经济效益3.28元。
苜蓿青贮的成功也给河北涿州等地的奶牛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钟瑾等人采用针对性的菌剂,结合适宜的加工工艺,获得了适口性好、营养价值提高的优质青贮苜蓿。在牧场经过配方调整替代苜蓿干草后,不仅每头牛每天节约饲料成本4元钱,每头牛每天产奶量的提高又带来4元钱的收益,而更神奇的是,奶质也得以提升,鲜乳收购价每公斤提高近两毛钱,又带来近7元的增收。优质的青贮苜蓿配合配方调整,直接给牧场带来每头牛每天近15元的效益,这让牧场的经营者们直接体会到了科技的力量。
“把论文成果体现在农牧民的笑脸上,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目前,“微青”菌剂已在青海、内蒙古、河北等12个省、自治区的玉米、甜高粱、燕麦、天然牧草及玉米秸秆等不同饲草原料上应用示范达几十万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