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2018年白羽肉鸡产业发展趋势:需求刺激产业升级,产业链整合加速

发布时间:2018-02-12 10:43    作者:.    来源:    查看:
    据资料预测,2018年理论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仍然偏高,预计产业盈利仍然困难,种鸡市场将持续调节。由于“H7N9”流感影响减弱,预计2018年鸡肉需求回升,将带动肉鸡供应量小幅增长,市场价格较2017年好转,但仍然处于近几年的低位,行业整合持续。

    1、种鸡市场继续调节,产品供应量增加

    2017年底,法国发生新城疫疫情,对其封关持续;美国进口是否开关尚未可知。从目前信息判断,2018年可进口渠道为波兰和新西兰,以及国内繁育的哈伯德祖代鸡。结合供应和需求考虑,2018年祖代更新量将可回升,预计在70万~80万套。据博亚和讯家禽生产和产量预测系统显示,第1季度,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逐步恢复;2、3季度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偏高,预计产业将再次进行产能调节。

    考虑到2018年市场消费需求有所增加,预计种鸡市场调节力度较2017年偏弱,肉鸡产量将主要受行情引导变动。第1季度,肉鸡出栏量同比下降,不考虑春节时期,供应量较2017年4季度有所增加,产品价格将回落;第2—3季度肉鸡理论供应量增加,产品价格偏低,种鸡市场再次调节;全年白羽肉鸡供应量或将小幅增加,出栏量在43亿羽左右;毛鸡价格延续低位运行,低点将出现在第2季度后期,全年市场价格较2017年有所回升,均价或可重回7元/kg,总体效益较2017年好转,但产业全面盈利仍然困难。

    2、市场消费需求好转,驱动产业升级

    2017年秋季,家禽行业全面开展“H7N9”免疫。另外,多地提前定时关闭活禽市场。自2017年10月以来,“H7N9”流感病例较少,预计2018年“H7N9”流感情况减弱,家禽消费市场环境好转,或将支撑鸡肉消费复苏。不过2018年1季度,“蓝天保卫战”持续,北方工厂、工地开工偏少,鸡肉需求回升程度较弱。预计2—3季度,集团消费将可增加。

    近年来,白羽肉鸡发展困难,主要原因是消费下降、供应市场混乱。2018年,白羽肉鸡产业需促进消费升级,扩宽消费渠道,优化产品。据调查,2015年后企业开始加速深加工产品布局,发展熟食和调理品,但2017年深加工产品涨势较缓,且品牌优势不突出,产业需要优质化名牌产品的驱动。近几年消费观念和消费群体变化快,外卖市场快速发展,企业需着力餐饮渠道,研发更多高端型快消类产品,布局外卖市场,增加快餐和家庭消费。

    3、产业链整合加速

    近年来肉杂鸡产业发展相对稳定,在北方地区肉杂鸡与白羽肉鸡产品共同支撑餐饮、家庭消费。峪口禽业在2016年正式推出了第一个小型优质肉鸡品种,命名“小优鸡”,以规范肉杂鸡市场,2018年计划市场供应量达6500万只。未来肉杂鸡将更多参与分割冻品市场。

    此外,肉杂鸡南下发展加速,将与黄羽肉鸡产品共同支撑家庭消费。而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未来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共同布局区域增加,除黄鸡北上、白鸡南下外,2017年还将在西南地区角逐市场份额。

    2013—2017年,肉鸡产业以亏损为主,企业发展速度放缓,资金压力大,屠宰、养殖设备利用率偏低。近2年,部分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有退出或被收购意愿,因此,2018年产业整合将持续。据了解,目前部分一体化肉鸡生产企业在寻找合作对象,部分种鸡企业也在寻求更多发展机会,祖代企业及父母代企业或将延长产业链。未来几年,我国白羽肉鸡产业将持续大规模整合,加速工业化进程,产业集中度将继续提升。

    2018年环保形势仍然严峻,禁养区全面关停、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考核和环保税开征,将加速白羽肉鸡生产组织形式的调整,散户养殖量比例将持续压缩,公司+农户合作形式所占比例将继续增加。笼养模式养殖场改建或新建比例继续提升,饲料转化率仍有一定的提高空间。

    因此,产业链中单一的种鸡、饲料业务发展难度愈加明显,中小型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势在必行,或将与养殖端、屠宰场进行相互融合实现共同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