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氨基酸平衡已经非常认可,您觉得国内氨基酸平衡方面最大的阻碍是什么?
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价格昂贵,进口类价格高于国产类,使用成本高。二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检测难度和费用高。三是受制于蛋白类原料品种和供应。四是受制于原奶收购厂家(乳品厂)对乳蛋白率的要求。广东夏季高温季节,乳蛋白率每批次达到3.1%有些难度。
兰州瑞兴牧业技术总监雷鑫:
我认为国内氨基酸平衡方面最大的阻碍可能有以下几点:
(1)首先是我国没有自己完善的饲料数据库。氨基酸平衡国外研究较多,我们一般也是参考美国NRC的推荐应用,所有的数据和计算模型基于国外的饲料原料和饲喂习惯而来的。对于我们来说应用上饲料数据可能会有差异,自然效果不尽相同。
(2)大多数牛场缺乏配方师人才。要做好奶牛日粮配方,不是简单的获得一个配方软件就人人都能做好的,必须不但要懂奶牛营养,而且要懂各类饲料特性。对于蛋白质的营养需要,我国的奶牛饲养标准对于蛋白质需要从粗蛋白到可消化粗蛋白,以及到最新的小肠可消化粗蛋白的推荐标准,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一般的牛场会计算和应用小肠可消化粗蛋白的人也不多,更何况要做到氨基酸平衡。目前流行的所谓配方软件也是用来评估日粮配方的,而不是优化配方的。由于各地饲料资源以及质量的差异,理论上再好的配方也需要实践中根据饲喂效果进行调整和修正,才能达到理想的饲喂效果。因此对于好的配方师不但要有好的理论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3)对氨基酸平衡的认识不够,认为过瘤胃氨基酸价格高。决定奶产量的是日粮粗蛋白含量以及瘤胃可降解蛋白和过瘤胃蛋白的比例,而乳蛋白含量取决于氨基酸平衡。好多牛场奶量单产不低,但是乳蛋白不高影响奶价。一味的提高日粮蛋白含量不但增加成本而且导致繁殖配种问题。
吉林广泽营养主管杨维东:
我认为最大的阻碍是对于氨基酸平衡的认知,我们可以类比家禽和猪的日粮,相比较而言,在国内家禽和猪日粮中蛋氨酸和赖氨酸应用非常普遍,例如赖氨酸在猪和禽料中的用量非常大,蛋氨酸在禽料中也是普遍应用的,部分的猪料也使用,在国内奶牛日粮中也应当考虑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应用。
通过平衡日粮的赖氨酸和蛋氨酸可以提高可代谢蛋白的利用率,使利用率接近或高于67%,如果不考虑赖氨酸、蛋氨酸平衡的话,理论值可能会下降。无形当中浪费了其它氨基酸的供应。所以氨基酸平衡也是增加利润减少浪费的一个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