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提升日粮营养水平已不是单方面地添加某种营养物质,而是同时要考虑并评估添加物对环境或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带来的影响,如,正面还是负面影响,影响有多大?是否可以通过有效方案进行控制?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美国金宝公司全球市场总监Pierre Frumholtz。

Pierre Frumholtz:很多原因会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比较重要的是动物本身的健康状况和动物福利。而这也是金宝公司的使命:“致力于改善动物健康和生产表现,打造一个更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我们给养殖户提供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改善动物的健康状况。
目前在中国,我们有几个主要渠道:一个是国际微量营养元素论坛(ITMNS),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业界专家,和中国的生产商分享有关动物营养与健康方面的科学知识、研究成果以及技术应用与实践经验;另外,金宝还研发了很多技术工具。
比如,金宝的蹄优先®(FeetFirst®)项目,这个项目通过有效的鉴别和预防猪跛足,帮助养殖户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率,包括行走移动评分、猪肢蹄损伤识别指南、功能性修蹄指南和视频等。相比20年前的养猪场,现在的猪场在通风、水线、料线以及猪舍设计、日粮营养等方面的理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金宝公司中国团队的使命之一就是把这方面的知识与中国的生产商分享,帮助他们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比如说,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必需营养物质,如果水的质量出现问题就会极大地影响到猪对矿物质的吸收,可是多数养殖者对此并不太关注。为此,我们开发一个非常有效的猪场应用工具——水质量分析工具。
记者:行走移动评分和猪肢蹄损伤评分系统是怎样实施的?
Pierre Frumholtz:金宝的蹄优先®(Feet First)项目组团队是由各国研究人员、兽医和营养学家共同组成,能为养殖者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服务,如母猪跛足的鉴定以及预防方案等。行走移动评分系统是通过对母猪站立、行走进行观察,从而评估跛足程度的系统。通常我们采用0、1、2、3这样的等级划分来评估母猪跛足的轻重程度。比如说,母猪能够自主地自由行走,舒适的四脚触地,这说明母猪没有跛足,我们打“0分”;若有一条或多条腿有跛足痕迹,母猪经常会出现耷拉着脑袋或背部弯成拱形的现象,或是母猪非常不情愿用一条或多条腿来分担身体重量,在农场行动也非常吃力,则说明母猪跛足已非常严重,我们打“3分”。
我们的肢蹄损伤评分系统分为7个不同损伤类型,每一类按照轻度、中度、重度来划分,以帮助兽医、营养学家和生产商准确识别和记录母猪群中肢蹄的损伤情况。如,蹄趾类中,一个蹄趾或多个蹄趾较长为“中度损伤”;悬蹄类中,猪站立时,悬蹄会触碰地面,则为“中度损伤”;再如,白线类中,沿蹄底白线出现较浅或较短的裂伤,则为“轻度损伤”;若出现长且深的裂伤则为“重度损伤”。
记者:使用不含抗生素促生长剂(AGPs)日粮的过程中,如何利用营养方案来减少畜禽疾病的发生?
Pierre Frumholtz:养殖过程中禁止使用AGPs,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都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这一趋势对金宝的团队和产品而言都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在使用不含AGPs日粮的时候,对疾病的预防策略会变得更加重要,维持动物健康状态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是给动物接种疫苗,而让动物产生足够免疫应答的一个重要策略是给其提供合适的、正确剂量的微量元素。
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免疫促进剂,锌在动物的免疫功能和抗体产生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动物必需的元素之一,选择适当形式的锌补充剂、确保适量添加非常重要。同时,锌可以改善动物的繁殖、皮肤与上皮组织以及蹄部的完整性。金宝公司的氨维乐®锌是锌与氨基酸的络合物,作为一种畜禽营养性的饲料原料使用,具有更高生物利用率、易被动物吸收利用等特点。
通常,肠道以及皮肤的表面有很多的微生物,如果上皮组织不完整的话,这些微生物很容易侵入到机体里面。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促进动物机体本身的天然免疫功能,而不是通过添加外源的抗生素来实现免疫。 另外一个方面,在动物生产过程中,人和动物会使用到同一系列的抗生素,因此,我们有责任避免在养殖过程中给动物过度使用人用抗生素,从而降低此类抗生素在人体中产生抗药性的风险。
记者:您认为,中国的养猪行业和欧美等国家有何不同?金宝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策略会因其生猪市场行情跌宕起伏而做出相应改变吗?
Pierre Frumholtz:我觉得,中国的生猪市场由养殖行业驱动,而美国的生猪市场由消费者驱动。 中国是养猪大国和消费大国,人口最多,猪肉年人均消费量也最大。所以,中国的猪肉生产商需要努力提供更多的猪肉。美国的人口基数较小,猪肉的消费量也相对较低,因此,消费者就有话语权来设定很多的目标,比如无抗养猪、福利养猪等。另外,行业也会受到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影响,如果收入一般的话,可能就需要量入为出;如果收入可观的话,就会有更大的选择余地。不可忽视的是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
最近的几年里,中国政府推出了很多强有力的法规,采取很多有效措施来促进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欧盟、美国对食品共供应链的食品安全卫生检查要比中国的更加精细和严格。从农场到超市、餐饮店的整个供应链,甚至是食品卡车都由政府授权的兽医和相关部门进行检查。随着中国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地意识到食品安全、食品质量等的重要性,政府未来会制定更多的政策和相关措施来提高食用肉品的安全性。我认为,中国的政府部门正在非常积极主动地缩短国内与欧盟、美国在这些方面的差异。
在应对市场行情的策略方面,每个生产者都面临着挑战。从养殖场这个层面来看,养殖户或许在猪出栏之前可以控制风险,而在猪出栏以后就做不到这一点。养殖者所要控制的风险包括管理、疾病、生物安全和营养等方面。屠宰场和加工厂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包括食源性疾病风险、卫生感染的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