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国内生猪品种的选育历程

发布时间:2018-01-12 17:23    作者:.    来源:    查看:
    1、脂肪型、兼用型及地方猪种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我国猪品种以脂肪型和兼用型如中约克夏、巴克夏、苏联大白猪及地方猪种等为主要品种。以引进的脂肪型和兼用型猪与地方猪进行二元杂交为主要杂交方法,筛选一些优良杂交组合生产育肥猪。以“着重加强地方品种选育,同时积极培育新猪种”为主要育种目标,推动了兼用型猪新品种培育工作的开展。

    如1972年“全国猪育种科研协作组”成立后,提出了“着重加强地方品种选育,同时积极培育新猪种”的方针,有的地方还提出了“三化”,即“公猪外来化,母猪本地化,商品猪杂交化”,这一时期培育出的新品种主要有哈白猪、上海白猪、北京黑猪、新金猪等。

    2、瘦肉型品种(系)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逐步开始由培育脂肪型、兼用型猪向培育瘦肉型猪新品种(系)转变。如1978年后,我国逐步开始瘦肉型猪新品种(系)培育和杂交生产,特别是1980—1982年直接从原产地引进了丹麦长白猪、英国大约克猪、美国杜洛克猪和汉普夏猪等世界著名瘦肉型猪种,加速了我国瘦肉型猪育种工作和杂交生产的开展。

    在育种技术上,广泛采用育成杂交、级进杂交、品系繁育、后裔测定、同胞选择、活体测膘、BLUP(无偏线性回归)等方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猪育种工作的开展。在这一阶段我国先后培育出了三江白猪、湖北白猪、浙江中白猪等一批瘦肉型猪新品种(系),并于1985年在我国武汉建立了第一个种猪测定中心,标志着我国种猪选育工作步入新的阶段。

    在育肥生产中,广泛开展杂交组合试验和配合力测定,筛选杂优组合生产商品育肥猪,如“六五”攻关期间,全国各地广泛利用外来瘦肉型猪和本地猪的杂交试验,优选出了杜湖、杜浙、杜三、杜长太、杜长大等多个杂优组合,促进了我国商品瘦肉猪生产的蓬勃发展。

    3、养猪育种配套化时期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畜牧科技工作者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类猪种基因资源,培育出了多个专门化父母本品系,性能和技术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猪育种已转向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专门化品系培育,并配套生产。种猪测定工作也以得到广泛开展,集中测定工作继武汉之后,在北京、广东、四川、浙江也相继展开;现场测定在大型种猪场广泛应用,遗传评估方案开始试行。

    同时随着国际动物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分子生物技术在我国猪育种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也迅速展开。主要研究内容是猪的重要经济性状(瘦肉率、背膘厚、肉质性状、生长速度、产仔数等)的QTL(数量性状座位)定位以及主效基因和分子标记的分离、鉴定,并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