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养殖需持续投入,但盈利有保障
泓业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已有5年,拥有社员45户,桂花鱼养殖面积达400多亩,亩产量约4000斤。当记者抵达合作社时,恰巧遇到农户们投喂小鲮鱼活鱼饵料,只见4亩水面上开着4台大功率的增氧机,水声哗啦啦,水面密密麻麻冒着气泡,那是桂花鱼们在争食。养殖户胡林坤介绍道,这批桂花鱼是从6月底过塘养的,过塘时大约10cm/条,目前已长到七八两/条的重量,再过一个月就可以上市了。

“以补充水体营养,保持水体生态平衡为主线的养殖模式,成本投入会较传统的消毒杀菌养殖模式高,且需要持续投入,细致管理,开始不被农户所接纳。”周伟华说,但这样一来,桂花鱼极少发病,鱼长得好、长得快,养殖省心多了,间接节省了成本,并可以做到可控,真正做到了人在控制鱼,而非鱼控制人(为了治鱼病四处奔波),养殖的成功率也高了,盈利更有保障。
珠江水产所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当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技术工程师廖国礼、梁剑也来到合作社进行桂花鱼抽检。据周伟华介绍,珠江水产所与合作社合作多年,一直把最新的养殖技术带给当地农户,帮助当地农户转变养殖观念,改进养殖方法。
“每个地方的水质、土壤不一样,要因地制宜。”廖国礼告诉记者,首先我们会针对这个地方的流域进行测量,获取当地水质的基础数据,如总碱度、总硬度等,评估是否适合养桂花鱼,如果不适合,应该添加什么样的元素,譬如清远,这里的水较“瘦”,鱼难高产,在高密度养殖中,底质对于养殖的好坏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得改良底质,添加营养物质进行调节。
其次,养殖过程中要定期采样、检测,及时补充相应的微量元素,以调节水中碱度、硬度,氧化还原电位等指标,以满足池塘生态平衡的需求,并进行实时跟踪,查看养殖效果。
最后,要加强“增氧”,氧气也是水中营养的一部分,很多养殖户为了省电少开增氧机,以为鱼不浮头就不开,结果呢,鱼虽没事,但那些藻类、有益菌死了大半,污染了水质,病害就来了。譬如现在桂花鱼亩产4000斤,已经是高密度养殖,所以增氧机要一直开着,一亩最好配备一台以上。
廖国礼表示,其实很多养殖户都很有经验,只是养殖方式太传统,“我们现在所做的,只不过是锦上添花,把先进的养殖理念与他们的经验相结合,引导他们定时检测水体,适时添加特定的矿物质、碳源、石灰、EM菌、保水菌、清底菌等。”
下接:广东清远桂花鱼:绿色生态养殖将让行业重新洗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