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美国佩德罗·乌瑞奥拉博士:对于生长育肥阶段猪粗蛋白及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0 16:01    作者:.    来源:    查看:
    做营养就是研究怎样把饲料转化成猪肉,尽量把饲料营养和猪肉营养进行一个交换。我们要清楚猪的营养需求,需要补充多少氨基酸、哪些材料能补充氨基酸、氨基酸的代谢方面有哪些新的信息等。很多国家猪肉的定价是根据其瘦肉率来定价的。

    我们可以通过经典的方法来测定瘦肉率:无脂瘦肉率(%)=(无脂瘦肉/胴体重)×100。即便在中国,猪肉的价格可能并不一定是根据瘦肉率计算的,但是瘦肉的积累程度就代表饲料转化率水平。所以饲料的配方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提高瘦肉率而设计的。理想的状态下,我们希望氨基酸非常精准、没有浪费地呈现在猪体身上。我们知道猪的品种不同,其营养需求是不同的。

    合成型氨基酸的使用:合成氨基酸可以大量地在市场中找到,通过蛋白质降解来获取氨基酸在当前的市场行情下显得非常有优势。比方说现在的赖氨酸就是个例子。所以使用合成氨基酸最少有3个优势:降低饲料成本、增加氨基酸利用率、降低日粮中粗蛋白。

    理想蛋白模型:

    第一限制氨基酸:1、玉米-豆粕型日粮中,需要关注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2、玉米酒精槽中,需要关注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苏氨酸。

    几种特定情况:

    1、猪对苏氨酸的需要量会增加当饲粮中洗纤维含量提高。

    2、加热后的油脂会降低动物生长及增加色氨酸的分解代谢。

    3、可发酵纤维会增加苏氨酸的损失,但初步数据显示并非一定。朝着瘦肉的沉积率去设计饲料是没错的,是最节省能源的。单向氨基酸的大量供应提高了饲料的转化效率。理想蛋白模式一直是做配方的基石,但是特定情况下,比如说疾病等会让试验结果不是那么精准。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