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肉类可持续发展项目规划(2018-2020)》指出,2019年,将以中国生猪产业布局战略性调整为主线,着力开展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等先进经验与模式的推广应用,促进主要污染物减排。
“可持续发展是从顶层设计开始的,如果有完整的产业链和精准的数据,生态系统就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和表示,科尔沁牛业已经投资7亿元来建立科尔沁牛业的生态系统,即把土地、农民、加工厂、养殖场和市场整合成一个系统,平衡各方利益,共同获利。例如科尔沁牛业的工业园区,自己种植用于饲喂的农作物,饲料经过牛的消化吸收变成粪便,将其施用到田地,转化成了农作物的有机肥。

“生态养殖真正实现了回归自然,是肉类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侯杰表示,2011年,雏鹰公司在三门峡市投资40亿元开展生态养猪项目,同时建设了与之配套的生猪屠宰加工厂、种猪场、饲料加工厂等,用地主要以荒山、荒坡、荒地为主,面积约40万亩。此项目于2013年获得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证书,成为目前我国生猪养殖领域首个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的生猪产品。
另外,动物福利也成为此次大会上肉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点内容。黄菊辉介绍,巴西食品公司在养殖、屠宰加工过程中,尽量提供自然养殖环境给动物,例如,为了让鸡能够更好地接触到阳光,巴西养殖场基本都是平房,没有笼式养殖。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区首席代表赵中华曾表示:“福利养殖和所谓的‘散养’、‘听音乐’等不是一回事。福利养殖是指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要避免动物遭受虐待,要满足动物的基本生存条件。科学合理的动物福利让动物更健康,让食品更安全,从而也让养殖场更持续盈利,是一个多赢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