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在与口蹄疫的斗争中,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其内容主要包括扑杀患病及感染动物、疫苗免疫易感动物、限制动物及染毒物品移动、消毒灭源、流行病学监测和预警风险分析。
根据疫情状态和经济实力,可采取有所侧重的策略。归纳为扑灭根除策略、免疫控制策略和预防传入策略。2007年和2010年英国暴发口蹄疫后,采取了扑灭根除策略,很快消除了疫情,短期内恢复了无疫状态;以巴西为代表的南美几个国家,采取免疫控制策略,取得了无疫区地位。
中国近十几年采取的疫苗强制免疫为主的控制政策,也卓有成效。2009年后全国范围内再无Asia1型疫情,海南岛和吉林永吉地区达到了免疫无疫状态。
中国口蹄疫防控成绩的取得,是不断完善兽医服务体系和制度的结果。近十几年来,逐渐健全了兽医服务体系和透明的疫情公布制度;注重流行病学调查和预报制度,并具备了快速鉴定疫情能力;设立了网络式运行的国家参考实验室,并于2009年取得了OIE口蹄疫参考实验室资质;以参考实验室为主体,系统开展了疫苗、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并与各省市诊断实验室畅通交流和沟通,指导其工作;制定了口蹄疫防控应急预案,并实施了应急演练;建立了区域性养殖企业登记和动物标识体系,以便监管动物移动和追溯。
这些体系和制度的内容,与FAO/OIE推荐的口蹄疫防控措施实施的必要条件一致。相比而言,中国在口蹄疫防控的条件建设、能力建设和防控成绩上,走在了重疫区非洲和亚洲其它国家的前列。
作为OIE成员国,未来中国将参照OIE推荐的PCP-FMD路线图推进口蹄疫防控。PCP-FMD是FAO和OIE推荐的指导原则,应用于有口蹄疫国家或地区制定控制计划,也是FAO/OIE实施全球控制口蹄疫策略的准则。
PCP-FMD不规定具体的控制过程和实施方案,主要是评估防控结果,承认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取得关键结果的最有效途径存在差异。依据PCP-FMD内容的评估规定,中国目前处于阶段3。
推进口蹄疫防控效果进入更高阶段,核心技术是诊断监测技术和疫苗。诊断监测技术和疫苗既是所有防控措施实施的基础和支撑,又是评估防控效果不可或缺的手段。从前述可以看出,全球口蹄疫频发,流行态势仍很严峻,控制乃至消灭口蹄疫还需相当长的过程,未来需要更加精准的诊断监测技术和安全有效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