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来,北美洲、大洋洲和大部分欧洲继续保持无口蹄疫状态,亚洲和非洲口蹄疫流行频繁,部分国家或地区疫情严重,南美洲一些地区取得了无疫地位,而另一些地区呈散发态势,使得无疫地区的状态处于动荡之中。2011年无疫的英国暴发了口蹄疫,不过已在短期内扑灭了疫情。总的格局是发达国家继续保持无口蹄疫地位,发展中国家仍在遭受口蹄疫的危害。
一、欧洲
除俄罗斯外,欧洲近5年有保加利亚和英国发生过口蹄疫。保加利亚与土耳其邻接,2009—2013年发生过由O/ME-SA/PanAsia-2引起的疫情,2011年疫情严重,2013—2014年未见报告疫情。2011年英国暴发了口蹄疫,但引发疫情的毒株不清,曾有说法是疫苗车间泄露的病毒,因措施得当,很快扑灭了疫情。之前的2007年在英国发生过由O/EURO-SA/O1引起的口蹄疫。
二、南美
呈散发,为O型和A型口蹄疫。2010年厄瓜多尔发生了由O/EURO-SA引起的疫情,A型流行毒出现了南美的新变异株,如引发巴西2011—2012年的口蹄疫。2014年多巴哥岛暴发了口蹄疫,毒株和血清型不清。
三、非洲
口蹄疫重疫区。因经济欠发达,社会秩序不稳定,口蹄疫控制处于无序状态,疫情频繁严重。野生动物,尤其是非洲水牛隐性感染多,带毒严重且时间长,是SAT1、SAT2和SAT3型病毒的保藏者和传播者,推测也是南非三型的适应者和发展地。邻近地中海和红海地区,即东北非地区,疫情严重,主要为O型和A型口蹄疫;西南非地区主要为A型和SAT2型口蹄疫。
四、中东
口蹄疫重疫区。因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动荡,口蹄疫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疫情发生频繁,流行时间长,病原衍化的谱系多。近5年来主要流行A型和O型口蹄疫,其次为Asia1型,与非洲邻接地区有SAT2型流行。
五、亚洲
口蹄疫重疫区。由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秩序不稳定,宗教信仰等原因,部分地区动物卫生管理水平不高,口蹄疫流行严重且频繁,流行时间长,病原衍化的谱系多。在贸易不断发展,尤其是价值链驱动下,活畜及畜产品移动广泛,疫源波及了无疫或疫情极少的国家。
1997—2000年亚洲发生大规模的O型口蹄疫,打破了台湾地区68年、日本92年、韩国66年无疫状态,冲击了中国27年内陆偶发单一流行毒和单一血清型疫情的格局。近5年来,东亚、东南亚和邻接中东地区,主要流行A型和O型口蹄疫,流行毒谱系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