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瘟热是由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 fam-ily)麻疹病毒属(genus morbillivirus)的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 CDV)引起多种犬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因其感染率高、发病急、死亡率高(高达80%)且每3年一次大流行,严重影响养犬业的发展,是养犬业的硬伤。
并对多种毛皮动物以及珍稀动物熊猫、虎等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甚至与人类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 SSPE)和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ng,MS )可能存在联系。因此,在宠物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宠物犬与人类的接触越来越密切,给自然界中循环的犬瘟热病毒提供了一个足够大的种群及跨种间传播的空间,进而导致犬瘟热病毒在犬群和犬与人之间的传播。使得犬瘟热成为继狂犬病之后的犬传播给人的第二种人畜共患病提供了可能性。
犬瘟热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多发,无年龄、品种、性别之分,但以1岁以下及外引的纯种犬多发,并且病情严重,死亡率也高。病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源,病毒大量存在于鼻眼分泌物、呕吐物、血液、脑脊液、淋巴液、肝脾、心、胸水、腹水中。并可通过尿液长期排毒达90天之久。
犬瘟热病潜伏期为3--6天,病初表现为体温升高40℃左右,持续1--2天,厌食,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然后体温正常,再过8天左右又一次表现出来,表现为体温升高40℃左右,呈稽留热,结膜发炎、有粘性分泌物、咳嗽、呼吸音粗、精神沉郁、食欲减少至不食、呕吐、腹泻,幼犬在腹泻严重的情况下,往往会继发肠套叠。病犬可因严重的脱水、衰弱而死亡。
犬瘟热的神经症状通常是在全身症状恢复后7--21天出现。神经症状是影响预后好坏的一个指标。
犬瘟热病毒对眼神经和视网膜有一定的侵害作用。可造成眼压升高、胀大、瞳孔反射消失、神经炎、最后失明。犬瘟热还可以造成结膜炎、角膜炎、导致角膜穿孔。
急性症状后10--20天部分症状可出现鼻部及四肢脚垫高度角化。
一旦出现特征性犬瘟热症状,则预后及差。在大多数病例,尽管进行了全面的治疗,症状有时也有明显的改善,但病程仍不断的发展,最后出现神经症状而死亡,即使各别的犬虽然经过治疗保住了性命,但神经性抽搐的后遗症也会终生伴随。
根据临床治疗犬瘟热的病例分析,在应用抗体的治疗时机,应该是越早效果越好,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的最初发热期间给以大剂量的单克隆抗体,则可使免疫状态增强到足以防止产生临床症状。一旦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后再应用抗体,其治疗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