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产业是延安重要绿色经济组成部分。2009年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9.1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16%,农民人均牧业收入400元。但目前,延安畜牧业整体发展缓慢,缺少龙头企业。因此真正要做大做强延安畜牧产业链,走产业化是必然之路。
发展基地,壮大规模
基地建设是产业化建设的基础,实施草畜产业化,没有产业基地,很难发展龙头,即使建了龙头,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思路,必须大力扶持草畜大户,发展“1村1品”,加快基地建设。
扶持企业,培育龙头
众所周知,实施草畜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发展草畜产业的必由之路。发展草畜产业化经营,关键是龙头,龙头是实现产业化的核心,决定着一个地域产业的发展水平。延安市草畜产业化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龙头企业,没有龙头,就不能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就形不成规模,就培育不出名牌,畜产品的出售、加工、包装靠群众自己想办法,无组织、无规程、无标准,盲目性大,产业发展很难走出低级原始阶段。要培育龙头,从延安实际来看,(1)发展“公司+协会”、“公司+农户”的模式,着力培育和扶持一批草畜产业化经营公司,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路子。(2)创造条件,招商引资。自己办龙头有困难的,可以拟定重点项目,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让别人来办企业,建龙头,促进当地畜牧产业发展。这2年延安市引进了一些项目,有的刚刚开始营运,有的正在筹建之中,这些项目建成后,必将促进产业化建设。要进一步解决思想,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3)对草畜加工企业进行调研,掌握延安市草畜加工总体形势,对有培养前途,有望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全方位予以扶持,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4)发展各类养殖协会组织,市、县区业务部门要积极引导养殖户成立协会,扩大交流与合作,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对养殖协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畜牧部门要尽力帮助和解决,对促进当地畜牧产业发展的养殖协会,应予以表彰奖励。
打造品牌,开拓市场
从延安市畜牧业现状来看,猪、鸡目前还不具备外向竞争的条件,应以满足本市“菜篮子”供应为主,稳定发展,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增加养殖效益。要把发展重点放在养羊、养牛上面来,牛羊肉市场比猪鸡好得多,牛羊又是食草家畜,适合延安市资源优势的开发。(1)要在畜产品加工上下功夫,延安市的畜产品加工刚刚起步,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都比较低,应大胆引进先进的畜产品加工技术和人才,开发和研制新产品,要通过加工增值,打造名优品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要用系列产品占领不同层次的市场,巩固现有市场,开拓新市场。(2)建立畜产品市场体系,本着合理布点和先建先扶的原则,逐步建立市级畜产品中心市场和县区专业批发市场、活畜交易市场。把信息网络建设作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使各类市场与国内外大中型市场逐步对接,与龙头企业,与中介服务组织,与畜产营销大户联网,及时收集,发布市场信息,分析并服务于生产与销售,促进产、加、销一条龙产业化模式的形成。大力发展畜产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