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对话张存研究员:水禽流行病防控经验分享

发布时间:2016-08-19 14:42    作者:.    来源: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    查看:

    近日,浙江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张存研究员做客养殖宝会客厅,接受养殖宝总经理郝尚韬专访,双方就当前水禽流行病及其防控方式进行了探讨交流。以下为采访主要内容:

    提问:鸭坦布苏病毒病如何防控?

    回答:

    目前来说,坦布苏病毒病的关注度很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实验室在多个养殖场做了广泛的调查和试验工作。目前来看,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都能起到作用。我们对某些大型养殖公司的免疫程序做了优化(程序性免疫和季节性免疫),这在大型养殖场里起到了较理想的效果。总体说来,采用疫苗的方式还是非常有效的。

    程序性免疫是指育成期到开产前做程序性免疫两次,开产前3-4周再免疫一次。从2011年到现在,已经坚持做了5年时间,这种方式基本上一直在沿用,这就是程序性免疫。但是往往还会有漏洞,比如说时间太久。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在每年的4月份做一次监测,根据检测结果决定是否再免疫一次。一般如果养殖场规模较大,会采用灭活苗。这时如果要采用活苗,就比较冒险了,安全性可能不够高。连续做这几年,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

    我们当时是以70%的阳性率作为判定的标准,在每年的4月份检测一次。如果阳性率低于70%,那就需要在程序性免疫的基础上做强制性免疫。一般来说我们检测的结果都是阳性率90%以上。

    提问:鸭坦布苏抗体如何检测,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经验?
    
    回答:

    现在实验室用的方法主要是中和实验,这是一般的说法。我们是把坦布苏的保护性蛋白做了一个重组抗原的ELISA检测方法。对于首次免疫,它检测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是对于经免的效果很好。因为它检测的是IgG,而首次免疫的话检测是IgM。所以一般说来,IgG检测对于一个种群是比较有效的方式。对于检测免疫产生期和生产上检测抗体是否达到高阳性率,这种方式是适宜的。

    提问:鸭坦布苏抗体检测有没有确切的标准?

    回答:

    就坦布苏这个病毒本身看来,它并不是一个非常烈性的病毒,所有的黄病毒都类似,它是一个持续性感染或一过性感染的病毒。所以它的表现是以高热为主,这一类的病以脑炎、发热为主,这是坦布苏的特点——是一个很明显的急性感染的过程,并长期带毒。所以只要把急性感染过程中的高热和一些显著的应激症状控制住,这个病就控制住了。一般说来,有抗体就能够起到保护作用。

    提问:您的实验室如何检测鸭坦布苏抗体?

    回答:

    我们采用的是E蛋白的重组蛋白,另外还有两个蛋白起作用,一个是M蛋白,还有一个是NS1蛋白,这些蛋白都具有保护作用,但主要还是以检测表面蛋白为主。以E蛋白为主要检测目标。

    现在国内的检测方法有两种,我们实验室用的是间接ELISA,有些实验室用的是阻断ELISA。阻断ELISA是用全病毒包被,然后采用阻断法,阻断法的优势在于可以检测早期的免疫,但是这种方式的敏感度偏低。

    提问:您能分享一些水禽呼肠孤病毒防控的经验吗?

    回答:

    呼肠孤病毒在水禽中发病有两种血清型,分别是血清一型和血清二型。该病毒最早发现在1997年的南非和欧洲,当时只在番鸭群内发病。到1998年-2000年,该病毒对番鸭的致死率非常高,到2003年经过分离,发现了二型出血性坏死性肝炎。

    这个病毒致死率高、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在番鸭和半番鸭中影响最严重。在北方鸭群中集中表现为脾坏死。这个病毒灭活难度很高。

    提问:鸭瘟为何经常老病复发?

    回答:

    鸭瘟的免疫大多数是在20天时,待开产前会再次进行免疫。发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小鸭发病,这种是由于长期反复使用血清,血清的安全性较低,最终导致发生鸭瘟;第二种是种鸭、蛋鸭发病,这种情况一般是免疫环节出了问题,包括两类原因,一是疫苗的保存有问题,二是疫苗的操作使用不专业、出现问题。

    鸭瘟这种疾病还是需要高度重视的,死亡率非常高,并且鸭瘟疫苗价格也比较低廉,建议养殖企业将鸭瘟防疫作为基本防疫。

    最后,张存研究员表示,目前鸭病日趋复杂化,希望养殖公司做好生物安全防控,促进水禽养殖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