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广东饲料养殖业发展调研(一)

发布时间:2015-08-06 17:36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今年 5 月中旬至 6 月中旬, 《广东饲料》 连续第二年开展广东地区饲料养殖业生产形势实地调研。 本次重点调研对象包括 5 家中小规模猪场、 5 位猪料经销商及 4 家饲料厂, 调研地方包括江门、 佛山、 肇庆、 湛江等地。

     从调研情况来看, 在低迷行情的持续冲击下, 200 头能繁母猪以下规模的猪场淘汰加速; 一批饲料经销商由于回款难度增加, 导致资金吃紧, 尚未恢复元气; 能繁母猪存栏、 肉猪存栏量持续减少, 对猪料需求的影响正在发酵, 多数猪料企业上半年的销量出现了 20% 或以上的下滑。

     养猪业深度调整进行时

     受全国能繁母猪存栏、 生猪存栏持续下降, 供需结构扭转, 猪价从 2015 年 3 月份以后开始进入新一轮上涨通道。猪价上涨、 饲料成本下降, 养猪户今年收益将大幅高于 2014 年———这是一个既定事实。经过将近三年的深度调整, 中国养猪行业的泡沫逐渐挤出, 产业素质继续得到进一步提升。

     中小规模猪场退出

     自 2013 年初以来,共计 30 个月的时间里, 生猪市场累计亏损近 22 个月。这是养猪业经历的最长一个亏损期, 最受伤的依然是中小规模猪场。调研发现, 200 头能繁母猪以下规模的猪场,为了减少亏损, 普遍选择缩减养殖规模。受访的五家猪场中有四家自繁自养, 其中三家能繁母猪淘汰的比例超过 30% , 另外一家既养鱼又养猪, 资金状况良好, 规模维持不变。去年一些饲料经销商为了规避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有意控制赊销力度, 甚至不惜采取断料的激烈做法, 一部分猪场因此被迫清栏退市。这部分数量虽然难以统计, 但不在少数。去年 4 月份调研时, 很多猪场老板表示周边地区没有出现大规模淘汰母猪的情况,而且就算借钱, 也要撑下去。 后来猪价不涨反跌, 把很多养猪户逼入绝境。 本次调研中, 《广东饲料》 从养猪户、 饲料经销商、 饲料业务员获悉, 他们所在的村镇至少有四分之一的猪场因为资不抵债,已经清栏退出了。即便是已经度过难关的猪场, 也可以看到很多空置的栏舍。

     一养猪户告诉 《广东饲料》 , 他的养殖成本大概需要 6. 8 元 /斤, 这波亏损下来, 把以前赚的钱全部亏进去, 还欠了一百多万的债务。 去年最高峰时, 他的猪场有 230 多头能繁母猪, 如今只剩不到180 头。 猪价虽然涨了, 但他的资金压力依然巨大,接下来计划进一步压缩规模,把产能落后的母猪淘汰掉。他说“去年就不想养了,可猪场一直盘不出去” 。如果有人愿意出合理价钱收购, 他 “立马可以走人” 。在他看来, 大型规模猪场扩张越来越快, 快到几乎没有他这种规模猪场生存的空间了, 趁早离开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生猪补栏低于市场预期

     持续低迷的猪价严重打击了养殖户 2015 年的补栏信心。目前猪价行情不错, 中小规模猪场补栏意愿出现分化, 整体积极性不高。

     从猪场老板、 饲料经销商、 饲料业务员反馈的信息来看, 既养猪又养鱼的养殖户, 需要用猪粪肥水, 资金相对宽裕, 是上半年仔猪补栏的一大主力。多数中小规模猪场依然持观望态度。 在调研的五家猪场中,有三家明确表示今年没有扩大规模的计划; 一家表示想租下附近的一家猪场, 但缺少资金; 一家表示目前欠饲料经销商一屁股债,计划进一步压缩规模, 缓解资金压力。经过又一轮低迷行情 “洗礼” 之后, 存活下来的猪场相对更加理性一些。

     在肇庆地区贩卖仔猪已有二十年、 2013年开始经销饲料的马老板认为, 目前 30 斤仔猪普遍在 560-600 元 /头,已经远高于成本线, 如果此时购进仔猪, 四季度出栏成本将升至 7. 0-7. 5 元 /斤, 育肥风险非常高。 “如果仔猪价格超过 650 元 /头,我会直接建议客户别养了。现在的话, 我跟他们说观察一段时间, 要有耐心。”

     中小规模猪场在资金偏紧的情况下, 对于补栏普遍持谨慎态度, 最近两个月马老板的仔猪销售数量没有出现大幅增加, 也是一个很好的印证。在马老板看来, 猪料经销商还没有缓过气, 资金运营普遍紧张, 不太可能大力支持猪场补栏———这也导致很多被迫退出的中小散户难以重返养猪业。由于仔猪价格高位运行, 6 月中下旬母猪繁育利润达到了 1500-2500 元 /窝, 后备母猪的补栏倒是 “一片红火” 。 很多猪场从 3 月份开始放缓了能繁母猪淘汰速度。 从广东本土种猪企业收集的信息来看,种猪场母猪供应紧张甚至脱销情况相当普遍,50 公斤左右标准体重的二元母猪基本售罄,甚至有猪场提前预定三四十公斤的小母猪。 由于供应紧张, 后备母猪价格一度飙至 1600 元 /头左右。有养殖户认为, 仔猪价格、 后备母猪价格已经虚高, 正在催生新的泡沫, 这个时候 “抓后备母猪的, 一年之后又有可能再次撞上枪口” 。

     对下半年猪价期望值高跟去年相对比, 今年上半年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 那就是猪场压栏的情况比较少见。去年 5 月份猪价快速上涨,一些猪场老板认为猪价已经反转, 选择了压栏惜售, 原本希望猪价涨高点再卖, 弥补先前的亏损, 结果误判行情, 等来又一波下跌行情。今年猪价破 “7” 之后, 每卖一头猪能够盈利 200~300 元,猪场卖猪的意愿普遍较高, 愁的是 “无猪可卖” , 压栏情况少之又少。而且饲料经销商为了回笼资金,也都积极建议养殖户适时出栏。

     马老板说, 最近他的客户都在卖猪, 收购价格从 7. 68~7. 80 元 /斤不等。这个价格相当于回到了2012 年的年景。 “天气越来越热, 疫情风险也高, 每天还要消耗大量饲料, 这时候 ‘不卖才傻’ 。”从调研情况来看, 基本确定一个事实: 市场上足重出栏的肉猪供应数量不足, 是推动此轮猪价上涨的核心动力。有一个现象可以印证这个判断: 去年猪贩、 屠宰场比较强势, 压价收猪的新闻屡见不鲜。今年的情况出现了 180 度的逆转, 一些猪贩有时提高生猪收购价格, 依然收不到猪。现在养猪户接到猪贩的电话也比去年多了不少。

     “养殖户不是不想卖猪, 而是无猪可卖了。” 一猪料经销商透露,他的客户大概有三分之一倒闭了, 即便坚持下来的养猪场, 也削减了饲养量。 “生猪养殖业赚钱越来越难, 养猪的人越来越少。今年生猪供不应求, 猪价自然就上涨, 这是市场规律。”对于下半年的猪价, 饲料经销商跟养猪户均表示 “看好” , 不过对于价格运行区间, 双方依然存在分歧。养猪户认为应该在 8-9 元 /斤, 饲料经销商则认为在 8 元 /斤附近震荡。

     饲料经销商、 养猪户均不认为下半年猪价 “会暴涨” 。 有业内人士也指出, 今年猪肉需求增长不明显, 猪肉进口量则继续增加, 而且 5 月份全国能繁母猪虽然降至 3924 万头附近,但淘汰产能落后的居多, 能繁母猪的繁育水平进一步提升, 将抵消一部分影响。最近三年没有出现重大疫情, 也未能给猪价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意思的是, 无论是猪场老板, 还是饲料经销商、 饲料厂高管及业务员, 均明确表示 “不希望猪价涨得太快、 太高” , 认为这样 “将重新进入下一个恶性循环, 不利于养猪业健康发展” 。

     猪料经销商洗牌在即

     这两年半时间, 猪价持续低迷, 饲料回款难度增大, 不难想象猪料经销商的经营压力之大。 “现在很多猪料经销商在外面的款都是以百万计, 一时半会还收不回来,眼下优先考虑的是如何活下去, 而不是完成厂商设定的销量目标。 ” 近日, 一猪料经销商透露。

     一旦猪料经销商的资金链出现“青黄不接” 的状况, 将陷入巨大的生存危机。 在此背景下, 大型经销商资金实力相对雄厚,而且区域市场影响力较大, 有一定的话语权, 能够动用多方资源, 或提前谋划转型, 或抱团取暖; 小型经销商由于资金实力弱、转型慢, 将面临洗牌风险。

     上半年销量普遍下滑

     能繁母猪、 生猪存栏量持续下降, 中小规模猪场退出速度加快, 今年上半年猪料经销商普遍出现掉量的情况。马老板去年高峰时期月销饲料达到 600 多吨,目前降至 200 吨左右, 减少了三分之二。 “今年上半年的猪料需求确实不好, 隔壁经销商去年月销量还有 500 多吨, 今年一路往下掉, 现在只剩下 100 多吨, 从他的库存变化就可以看出来。” 他同时强调,“其实这个时候销量拉起来不是很大难题,但有钱才可以任性。周围想养猪的人依然不少, 只是缺少启动资金。”

     江门荷塘镇饲料经销商张忠铭今年上半年的饲料销量也缩减了一大半,从 2013 年最高峰时的1500 多吨快速下降至目前的 600 多吨一个月。张忠铭说, 荷塘镇 500 头肉猪规模以下的猪场少了很多, 猪料需求起码减少 30% 以上。他的销量下滑幅度明显高于平均水平,是主动筛选客户导致的结果。 “去年清明节到现在, 我一直在缩减销量, 把主要精力放在一批资金实力较强、 信用较好的客户。 ”《广东饲料》调研的五位经销商反馈的情况大同小异———今年上半年猪料销量都出现减少, 同比减幅最少的一位也达到了 20% 左右。而且, 这五位经销商一致认为今年第三季度的猪料需求 “不会很乐观” , 因为 “如今猪场补栏不温不火, 6 月份前期料的销量也没有明显增长。”

     “现在生猪价格刚上涨, 猪场手头资金不宽裕,也亏到怕了, 补栏很谨慎。还有一部分想补栏但没钱, 经销商不给支持, 他们就进不来。 ” 张忠铭认为,这轮仔猪价格上涨是由于能繁母猪大量淘汰, 仔猪供应减少所带动的,而不是猪场集中大量补栏推动, 因此下半年猪料需求 “谨慎乐观” 。当前, 猪料经销商普遍希望饲料企业 “有所行动” , 要求更大力度的推广及促销支持, 甚至不惜以“转料” 相逼。 有猪料企业高管认为, 作风强势、 对销量考核要求严苛、 盲目压库的饲料企业, 今年遭遇的经销商 “转料” 将最为严重, 销售渠道受到的冲击最大。

     经销商资金吃紧

     “今年三四月份的时候, 很多饲料厂业务员都不出来跑市场,因为几乎每个猪料经销商都在问,能给多大的资金。达到他的心理预期, 他才会跟着做。” 在张忠铭看来, 资金短缺是当前养猪户、 猪料经销商普遍面临的最大问题。

     “这两年生意确实越来越难做。 ” 张标在三水经销猪料已经有十多年时间,月销量最高曾经达到500 多吨, 如今降至 180 吨左右, 大概有 200 多万的饲料款还没有收回来。为缓解资金压力, 今年他让饲料厂作信用担保, 向银行贷款 50 万进行周转,贷款期限一年, 利息需要 5 万元。 “其实饲料厂就出一张证明, 什么风险都没有, 即使我跑路了, 银行也不会找饲料厂要债。”

     “周边的一些饲料经销商朋友也想从银行贷款, 但非常难, 人家有时候连见都懒得见。” 张标说他的情况还算是好的, 一方面饲料厂这两年的支持力度比较大,另一方面他很早就注意客户的筛选,客户的抗风险能力相对强一些。

     调查发现, 月销量 200 吨以上、 三年以上经历的猪料经销商,普遍都有 200 万以上的赊销款, 几乎每位经销商都有 “收不回款” 的惨痛经历。 这些年饲料经销环节的暴利一直被外界诟病, 但饲料经销本身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大量资金在饲料厂、养殖户之间流动。多数饲料经销商赚取饲料差价,同时承担赊销带来的巨大回款风险。 很多饲料经销商不过是表面风光, 背后辛酸。

     “中小散户养猪, 全家的吃喝拉撒甚至连儿子结婚都要靠经销商的资金支持, 等到猪卖了之后再结算。 可是猪卖了之后, 很快又抓猪来养, 又是一个新的循环。 猪价高的时候还好一点; 猪价差的时候,经销商也别想好过。” 在养猪业长期亏损的两年半里, 猪料经销商也因此陷入困境, 资金链断裂的不在少数, 甚至出现借高利贷, 最终被迫跑路的事件。最近三年, 一些饲料厂高调推出了金融担保服务, 受到一些经销商的欢迎, 但在业内存有争议。“大部分经销商的经营机制不明确,把贷回来的款短时间内又投放出去,几十万乃至上百万, 一个月就用完了。 资金流动性不佳, 等到银行还贷时,无论如何也还不上了。 ” 广东汇海副总裁刘畅透露,汇海也在跟银行洽谈经销商合作贷款计划, 但由于融资成本过高, 风险难以评估, 对此一直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饲料厂为经销商担保贷款之前,更应该指导经销商如何正确经营, 筛选客户, 合理放账。” 刘畅认为, 今年饲料降价力度大, 又逢猪价上涨, 猪料经销商的利润有明显改善, 是一个主动调整的机会。不过, 一批实力不强的饲料经销商早已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 , 悄无声息地消失了———销量上不去、 回款难度大、 经营成本猛升, 再加上转型乏力,小型饲料经销商的经营每况愈下, 最先在这轮洗牌中被淘汰出局。

      (庄捷生)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