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营养和繁殖力
鸡的繁殖力会间接地受营养的影响,且如果种蛋缺少了某种营养物质,那么受精蛋可能无法孵出有活力的雏鸡。当然,除了营养以外,种蛋在收集、储存和入孵时应处于最佳的环境中。
当试图缓解因母鸡年龄的增加而导致的繁殖率下降时,通过调整日粮组成和产蛋高峰后的每日饲喂量来控制母鸡的体重,可以认为是第一个管理策略。在一项研究中,比推荐体重轻 500 g 左右的肉用种母鸡,具有比处于标准体重的母鸡更高的繁殖率 (2 %~ 4 % )。种蛋孵化率也会受到肉种鸡日粮中维生素含量的影响。例如:日粮不含核黄素会导致 7 周后种蛋孵化率为 0。如果在配制日粮时维生素不慎忘记添加,或者某些维生素被日粮生产商遗漏了,那么维生素不足的问题就会出现。维生素不足的问题也可能会发生在日粮生产或贮存时所提供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在所有这些情况下,重要的是要密切监测维生素的不足问题,并保证改善种鸡繁殖力所需的维生素能够充分供应。
2 营养和产蛋量
日粮蛋白质水平也是决定种鸡产蛋量和蛋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图2和表2)。 脂肪也会对产蛋性能产生类似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脂肪会影响雌激素的代谢,而雌激素能够控制蛋黄中卵蛋白的形成,从而有助于增加鸡蛋的大小和重量。日粮的脂肪来源会影响鸡蛋大小和蛋重的增加程度。在一项研究中,蛋鸡喂给添加植物油或相同水平鱼油的日粮,结果植物油组母鸡所产蛋比鱼油组母鸡所产蛋大 4 %。这种差异可归因于植物油对雌激素代谢的促进能力更强。
其他营养物质,如纤维,可能会影响鸡蛋的色素沉积。在不同的纤维源中,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 (Distillers Dried Grains with Solubles,DDGS) 会影响蛋黄的颜色,使蛋黄变成大多数消费者首选的微红色。这是因为玉米含有较高水平的叶黄素,而叶黄素是蛋黄色素沉着的主要贡献因素。营养也是蛋壳成形的重要因素。日粮的钙含量可能是限制蛋壳成形的最重要因素,因为钙是蛋壳的主要成分。日粮钙水平从1 %提高到 3 %,会使蛋壳厚度从 328 μm 增加至 388 μm,且随后的裂缝蛋比例从 26.2 %下降到 10.2 %。
3 营养和免疫
家禽生长在由微生物因子引起的诸多疾病挑战的环境中( 图 1)。对于这些情况的每一种,营养方案可以进行调整,以满足家禽在不利条件下对特定营养素需求的增加或减少。研究发现,当球虫病在鸡群中流行时,日粮蛋白质含量应该减少。如果蛋白质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那么家禽小肠中胰蛋白酶活性也较高。这会加快球虫释放卵囊的速度,从而会使球虫对免疫接种不敏感。同样,钙的供应量也应有所降低,因为这种矿物质也会增加胰蛋白酶的活性。

另一方面,可能有必要提高某些营养的供应量,以便更好地控制其他疾病。如果家禽感染了大肠杆菌,那么它们应摄入更多的维生素 E。在对 1 日龄肉雏鸡进行的研究中,当日粮维生素 E 水平从 150 IU/kg 提高至 300 IU/kg 时,2 周龄时产生针对大肠杆菌感染的特异性抗体的量呈线性增加。如果父母代种鸡的日粮含有 300 IU 或 450 IU 维生素 E,那么我们也可以观测到类似的反应。当日粮维生素水平较高时,后代 7 日龄时抗细菌 ( 如牛布鲁菌 ) 感染的免疫力水平会提高。
4 线性关系
日粮维生素 A 水平与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维生素 A 含量从 2 200 IU/kg 提高到 4 400 IU/kg,会导致针对此感染的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多,同时死亡率下降。
研究发现,当雏鸡在持续 3 周中每日饲喂高水平 ( 即1 000 mg/kg) 维生素 C 时,其在抗沙门氏菌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能力。当日粮铁的含量从 250 mg/kg 提高至 450 mg/kg 时,也可观测到类似反应,且死亡率下降 9 %。在日粮中添加乙酸类化合物,如乙二胺四乙酸,也会产生有益的作用,因为它可以提高铁的生物利用率。
日粮的物理形态与肉鸡的免疫问题之间也会产生相互作用。在一项研究中,人们发现给肉雏鸡饲喂完整颗粒的小麦,会减少肉雏鸡肠道内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和产气芽孢杆菌的数量,并因此可降低与之相关的死亡率。在此,在某些情况下,给雏鸡饲喂用锤式粉碎机加工的小麦细粉,其死亡率上升至28.9 %;相比之下,雏鸡喂给用滚筒辗粉机加工的小麦粗粉,死亡率为18.1 %。
不过,在其他研究中,实验性感染球虫病的肉雏鸡无论喂给小麦细粉还是小麦粗粉,盲肠中柔嫩艾美球虫的发育量都会增多。与饲喂小麦粉的肉雏鸡相比,这会明显降低饲喂完整颗粒小麦的雏鸡增重。根据这些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当肉鸡的胃肠道处于健康状态时,日粮中添加完整颗粒小麦可有助于提高消化道的功能和免疫力,但是当胃肠道的完整性因微生物的入侵而受到损伤时,日粮中添加完整颗粒小麦可能会降低肉鸡的生产性能。
5 适应日应激
热应激条件下的较低采食量可通过向日粮中添加酶制剂来得到部分的改善, 因为酶制剂可提高日粮的利用率 ( 图 3)。一项利用含淀粉酶、蛋白酶和木聚糖酶的混合酶研究对肉鸡进行了试验,结果肉鸡采食含酶制剂的日粮后,表现出更高的代谢率,并且 49 日龄的活重到达 2 013 kg,而对照组肉鸡的活重仅为 1 886 kg。添加酶制剂后,肉鸡的饲料效率也提高了 0.07 点。

在炎热气候下,日粮中应该考虑添加更多的脂肪,特别对肉鸡而言, 从而使每日的能量摄入量可以满足其生长需求。热带农场的常见做法是夏季不向日粮中添加脂肪,而冬季则添加脂肪。因为据认为肉鸡在夏季对能量的需求小于其在冬季对能量的需求。然而,近期的研究表明,热应激下向日粮中添加脂肪确实可以提高肉鸡的采食量和生产性能。这是因为脂肪的热增量低于其他能量源,如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当日粮能量密度因添加脂肪而提高时,重要的是要保持日粮营养的平衡并进而优化利用率,日粮中其他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的水平应相应地进行调整。
6 早晨和夜晚
饲喂时间在减轻热应激对雏鸡采食量和营养利用率的影响上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当气候较凉爽 ( 清晨和傍晚 ) 时,肉鸡应该采食一天中的大部分饲料。肉雏鸡比蛋鸡对饲喂时间更加敏感。调整饲喂时间本身能够减少与热应激相关的许多问题,但该方法在蛋鸡上的应用不如在肉雏鸡上有效。因此,建议在每年最热的几个月中,需要考虑采用其他管理手段,以使蛋鸡取得更好的产蛋性能。
7 适应高海拔环境
对饲养在高海拔的肉鸡而言,日粮中的确应加入抗氧化剂,如维生素 E。因为可以通过减少高海拔地区低氧分压、 高紫外光和高代谢率引发的许多氧化应激问题,从而有助于改善生产性能。
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地区海拔高度为3 050 m~ 3 600 m,大气的氧分压相对于海平面地区的氧分压低30 %。一项在此地区进行的研究中,肉雏鸡在6周中喂给含200 mg维生素E的日粮,结果与采食无维生素E的对照日粮的肉雏鸡相比拥有更好的生产性能(表3)。

日粮中添加维生素 E 而获得的较高生产性能,可归功于采食量和日粮营养物质利用率的提高,特别是对健康、增重和生存能力必不可少的蛋白质的摄入量和利用率的提高。维生素还可以改善血液指标,主要是由于其会对造血器官及红细胞生成产生有益的作用,从而可增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水平, 并帮助肉雏鸡适应高海拔。
8 释放能量
在高海拔地区, 肉鸡日粮也应考虑添加B族维生素,如硫胺素、核黄素和烟酸。这些维生素可通过释放日粮中的能量,进而弥补高海拔应激下观察到的能量摄入较少的问题来帮助肉鸡提高生产性能。
同样重要的是向高海拔地区的雏鸡肉鸡中添加充足的铁,因为高海拔地区的气压较低,每次呼吸的氧气吸入量更少。在这种情况下,铁会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并促进其被细胞的利用率, 因此可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并适应高海拔地区的条件。应当注意的是,用于家禽饲料中最常用的谷物和豆类含有不易吸收和利用的非血红素铁。因此,高海拔地区的肉鸡日粮的确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含有血红素铁源,如动物源血红素铁,每千克饲料至少添加 80 mg 铁量,并且在雏鸡的每个生产阶段,蛋白质和能量成分保持在最佳水平上。
毛 慧 译自《World Poultry》 Vol.30(2014), № .1:8 ~ 9
张配配 校 罗静如 制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