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接:种猪的核心价值与专业公司育种(中)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大会邀请,与大家共同交流育种方面的技术。我从常规育种方面向大家讲讲,其原因在于,个人认为国内在常规育种方面做得比较差,所以使育种工作进展比较慢。另外,可能是认识上的问题,或做法上的问题导致育种效率比较低。个人认为育种是养猪行业的发动机,如饲料营养、 饲养工艺和环境工程都与育种有关系。正是由于种猪性能的不断提高,所以需要不断地满足它的后续营养需求,不断地改善生产工艺。此外,由于育种工作的不断提高,才能满足世界对肉品的需求。

图 1 可以看出,从50年代后通过采取育种技术,猪的生长速度、背膘厚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而繁殖性能在 90 年代以前几乎没有增加,这是因为在 90 年代以前,育种的重点是猪的生长速度和背膘厚,对产仔数没有要求。国内的育种开 始 于 80 年 代后,但那时的进展较慢。
2000 年以后,繁殖性能的育种开始加快。加拿大的数据显示,大白、长白猪的繁殖性能每年都可以提高 0.2。在丹麦,繁殖性能大约可以提高 0.3。从加拿大加裕公司核心群 5年的遗传变化可以看出,总产仔数 5 年增加了 1.3 头,饲料报酬减少了 0.20,脂肪厚度增加了 1 mm。
我们希望通过育种将进展传递到商品猪上,看看商品猪 5 年后的变化,商品猪达到100 kg 日龄的天数减少了 7.7 d,二元母猪的产仔数提高了 1.25 头。从美国的养猪生产数据来看,2012 年母猪平均年产窝数达到了 2.15 窝,出栏的商品猪达到了 21.45 头,胴体重也在不断的增加,每年的增长幅度在 2 %左右。
目前,在中国,虽然一些企业对育种工作非常重视,但还有更多公司对育种工作没有给予重视, 特别是在行业低迷, 或发生疾病时。为什么?育种每年能有 1 %~ 1.5 %的进展就已经相当不错了,而对合作管理者来讲,这个进展太小。他们认为如果改善一下饲养管理或饲养工艺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效果。所以很多企业没有把育种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这是我们现在的问题所在。但是,育种的效果可以累积,而且具有长效性。2014 年加拿大 CCSI 公司最新年报的数据显示 ( 图 2),黄颜色是 F1 代母猪,红颜色是杜洛克,通过对 F1 和杜洛克的选育,每头母猪每年获得的经济效益一直在增加,并且到后来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虽然每年的进展不起眼,但通过累积最后获得的效益非常巨大。而通过改善饲养管理和工艺取得的效益只是暂时的,不能被累积。因此,育种企业和商品猪生产企业要认识到种猪的核心价值。丹麦 2014 年年报显示,商品猪通过遗传改良获得了10.08的进展。 我们细看这些数据,都很不起眼,如 FCR 的遗传进 0.039,生长速度 2.3 g。但如果折合平均价值,商品猪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现在大家对疾病防治很感兴趣,而对育种不感兴趣。个人认为,如果以后开会大家对生产管理、营养、工艺、育种更感兴趣,而不是疫病防治,那么我国的养猪业离成功就不远了。希望大家以后能对育种有更深刻的认识,多多了解育种知识。
繁殖性状是低遗传性状,选择无效,需要依靠杂交进行改善。 现在该观念发生了改变,只要性状选择正确,仍然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如产仔数,丹麦最新年报显示大白猪产仔数为 16.6 头,长白猪为 15.8 头,窝产活仔数分别为 12.4 头和 13.8 头。产仔数和存活率都是遗传非常低的性状,国外在选择产仔数的时候,也在选择存活率,产仔数增加的同时,存活率也在提高。只要性状受遗传控制,哪怕遗传低,只要选育方法得当,仍然可以取得很好的进展。
育种可以使养猪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并给养猪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由于其效益的可累积性、长期性,养猪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育种。2015 年养猪企业都面临降低生产成本的问题,可以从育种以及其相关方面想办法。关于种猪的核心价值,国外现在收取基因费,商品猪盈利 10 元,必须上交 1 元,用于种猪的遗传改良,这是国外专业化分工的结果。但在中国,由于专业化较低,而且认识也没有到位,很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