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平 李玉东 张小雷 段学君 郭荣成 梁凤香 王兰芳 闫艳芳
河南省鹤壁市畜牧局
河南省浚县畜牧局
河南省淇县畜牧局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畜牧发展中心
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畜牧局
近几年来, 鹤壁市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 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2年全市能繁母猪 128 424 头, 人工授精 20.692 3 万胎次, 人工授精覆盖率达到 91.56%。
1主要做法
1.1指导发动
猪人工授精技术是进行猪品种改良的最有效手段, 可以加速品种更新和提高商品猪质量。 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可以减少公猪的饲养数量, 提高优秀公猪的配种效率, 减少疾病的传播,提高猪场的繁殖效率,克服体格大小差异进而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克服时间和区域的不同进行适时繁殖,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应用, 鹤壁市畜牧局成立了以主管局长为组长的猪人工授技术推广领导小组, 市畜牧工作站负责具体的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指导工作。几年来,邀请中国农大、 河南省畜牧总站等相关单位的专家来举办猪人工授精技术培训班,培训人员 900 多人次,通过畜牧业座谈会、科技人员下乡、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 大力宣传猪人工授精技术的优势与作用, 充分调动了养猪场户应用人工授精技术的积极性。
1.2项目带动
从 2009 年开始,鹤壁市浚县实施了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 即每年对县域内 3.2 万头能繁母猪给予 128 万元的人工授精补贴。通过 5 年的实施,浚县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逐步走上了正轨。
1.2.1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监督
机制:浚县畜牧局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人员培训、日常督查、 验收考核等工作。 制定了《浚县猪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浚县猪人工授精站考核办法》、《种公猪饲养管理制度》、《猪人工授精技术员管理办法》等 10 余项规章制度,并做到制度上墙。统一制作了精液生产、发放记录表册, 配发到乡镇供精站和人工授精点。县畜牧局与供精站、乡镇人工授精站、猪人工授精员,逐级签订合同,明确各自责任与义务,调动各环节的积极性。 浚县畜牧局畜牧技术人员每周随机突击抽检, 对供精单位种公猪饲养、采精、分装、供精、输精等全程进行监管, 对连续 3 个月受胎率达不到 85%以上的人工授精站点和人工授精技术人员,及时淘汰。
1.2.2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培训宣传
机制: 对乡镇供精站和人工授精技术员进行项目管理和业务技能培训,着重提高项目流程管理和技术操作能力。各供精站和人工输精技术员,对自己责任区域内母猪饲养户采取现场指导、上门服务等方式,讲授发情鉴定、人工输精、母猪饲养管理技术,提高受胎率。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以会带训等方式, 广泛宣传生猪良种补贴政策的补贴范围、补贴对象、补贴标准等。
1.2.3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人工授精
网络体系: 一是对所需采购物资的品种、数量进行登记造册,集中采购,并分发到各站点。二是对供精站点分布、设置,进行了统一标准规范。三是根据母猪分布、人工授精覆盖率等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工授精技术推广计划和实施方案。及时更新良种公猪,保障精液质量,供精单位对半径 5 km 范围内的母猪养殖户, 负责上门服务或让农民直接到供精单位购买、使用鲜精。根据用精数量确定供精单位采精数量,做到当天采精当天用完。
1.2.4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档案管理
制度: 统一编写项目管理和技术培训资料,统一设计表、卡、册样本,乡镇猪人工授精站对辖区能繁母猪登记造册,统一编号,分村建档,载明畜主姓名、村组、母猪品种、编号、存栏母猪数等。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做到验收合格及时发放项目资金。
项目的实施迅速扩大了全县的猪人工授精覆盖面,由实施前 2008 年的55%扩大到 2012 年的 93%;在浚县的带动下, 其他县区的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工作也开展得轰轰烈烈, 比如2012 年淇县的猪人工授精覆盖率已迅速提升到 91%。
1.3规模驱动
规模化猪场由于拥有一定规模的母猪群可以养得起公猪站等优势,对猪人工授精技术最容易接受。 近几年来, 首先对规模化猪场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推广,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生猪规模化程度高的淇县进行了抽样调查, 对其 176 户年出栏 500 头以上的养猪场, 抽样调查了 35 个场,其中采精公猪就达到 625 头,人工授精 65 040 胎次,人工授精技术人员达到 114 人。 2012 年,全县共有 86 个规模化猪场应用了人工授精技术, 采精公猪 830 头, 从事人工授精的专职人员达到 188 人, 人工授精 73 635 胎次,全县能繁母猪 40 459 头,人工授精母猪占全县能繁母猪的 91%。
1.4体系促动
据不完全统计,2012 年全市共建公猪站 3 个, 规模化猪场小区附设的公猪站 177 个, 人工授精站点 18 个,采精公猪 1 715 头, 人工授精母猪胎数 20.69 万胎。 合格的人工授精技术人员达到 370 人。 日益健全完善的人工授精体系, 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
鹤壁市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取得的成绩, 主要得益于畜牧技术推广部门的科学指导, 得益于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的带动,得益于生猪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 得益于人工授精技术推广体系的不断完善, 得益于广大畜牧科技工作者劳动者的共同努力。
2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基础设施和人工授精员队伍建设投入不足, 造成猪人工授精站点的布局还不尽合理、不够规范等,如规模化程度较低、 母猪存栏量较少的地方, 人工授精技术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覆盖。
3对策建议
建议国家扩大生猪良种补贴县的数量, 将鹤壁市淇县列入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县。 淇县已成为河南省的生猪调出大县,生猪规模化程度高,能繁母猪存栏数量较大 (4.05 万头),特别是猪人工授精覆盖率已达到 91%,目前已经基本具备承担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县的基本条件。
实践证明, 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的带动效应极大, 并且浚县的辐射带动作用仍将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发挥。 再加上淇县若能成为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县,相信,经过全市两县三区的共同努力, 鹤壁市必将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新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