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湖南安化县生猪规模养殖场的监督管理情况

发布时间:2014-04-11 20:39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龚翠明 陆鑫 刘爱中 湖南省安化县畜牧水产局


    安化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县, 生猪规模养殖在政府的扶持和市场高价位运行的刺激下迅速壮大,目前, 县规模养殖量占全县生猪总量的比重达 72.6%以上, 是今后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规模养殖场因其饲养数量多,密度大,加上管理制度不健全, 防疫措施不到位, 当受到气候变化、疫情流行、管理不当等因素及应激反应影响时, 极易发生疫病流行和质量安全事件。 因此加强生猪规模养殖场的生产监管, 对建立可追溯监管机制,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确保质量安全, 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规模养殖场监管现状
1.1发展情况
    据统计 ,2013 年安化县生 猪 出栏 101.6 万头,其中年出栏 50~99 头的 1 080 户 ,100 ~499 头 的 1050户,500~999 头的 280 户,1 000~2 999头的 105 户,3 000~4 999 头的 2 户,5000 ~9 999 头 的 3 户 ,10 000 ~49 999 头 的 4 户, 生猪规模养殖共出栏 72.5 万头,占比达 71.4%。
1.2监管现状
1.2.1规模猪场养殖档案逐步完善:自 2009 年实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督计划以来,安化县下发了《关于做好规模养殖场备案登记并建立养殖档案的通知》,要求年出栏 500 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建立养殖档案。至目前,全县年出栏 500 头以上规模猪场 372户已全部建立养殖档案, 并在县畜牧水产局做好了备案登记。 其他养殖户通过宣传指导, 养殖档案逐步建立完善。
1.2.2畜牧业信息库实现动态管理:一是生猪生产实行月报制, 按月上报各地生猪生产情况和市场信息, 分析发展动态。 二是建立生猪生产监测台帐,按季上报规模猪场(户)的存、出栏情况,分析养殖大户的发展趋势。三是统计信息实行季报制度, 每季度末由乡镇上报辖区内养殖业生产统计信息,由县局汇总上报。
1.2.3投入品使用全面监管: 安化县规模猪场建立了投入品使用制度,并定期开展监督检查。 2013 年上半年,由县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负责, 对全县年出栏 500 头以上的规模猪场 372 户全部进行了检查, 检查结果表明大部分规模猪场虽建立了养殖档案,对生产情况登记较好,但存在养殖台账不健全, 有的无兽药使用记录, 致使养殖场肥猪出栏无法实行休药期制度, 个别养殖场还存在人用药用于兽用、 将兽药原粉直接添加到饲料、饮水中等滥用抗生素的违法行为,给产品质量带来安全隐患。对此,安化县畜牧水产局对 100 头以上生猪养殖户发放了质量安全告知书 1 372 份,与养殖户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 1 372份,共发放整改通知 149 份,要求限期整改。
1.2.4“瘦肉精”专项整治成效显著:针对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瘦肉精”事件,进行了“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全县规模猪场按 1%的比例定期进行抽检,对上市生猪,出县境按 1%的比例进行“瘦肉精”抽检,定点屠宰场按5%的比例与检疫同步进行 “瘦肉精”检测,2013 年上半年共抽检生猪尿样6027 头份,没有检测出“瘦肉精”阳性生猪, 有效控制了规模养殖场生产中使用“瘦肉精”的违法行为,保障了生猪肉品质量安全。
1.2.5动物防疫监管基本到位: 一是严格审批《动物防疫合格证》。发放《动物防疫合格证》, 由本人提出申请,乡镇动物防疫站进行初审, 县动物防疫监督管理站进行资料审查和现场验收,严格按照流程审批发证。二是建立严格的动物防疫体系,对春、秋两级防疫进行抗体检测和督查考核。 全县每年对规模养殖场免疫抗体水平进行监督抽检 2 次。三是开展疫情监测。县动物防疫监督管理站建立了疫情监测系统, 按月上报生猪规模养殖场疫情状况。
1.2.6加强责任,实行两个挂钩:各乡镇动物防疫站同县局签订了 《安化县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状》,与年终目标管理考核挂钩。 各规模猪场在养殖中是否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是否使用国家禁止的违禁添加物等,一律与国家的扶持政策挂钩。


2存在的问题
2.1面广量大,监管难完全到位
安化地域宽广,养殖量大,规模养殖迅速发展, 生产优势区如东坪、大福、羊角塘、长塘等镇规模猪场(户)持续增加,其它区域乘势发展,涌现了一大批规模养殖场(户)。 目前规模猪场数量多、覆盖面广、规模较大,监管任务艰巨,费用大,监管难以完全到位。
2.2机构不全,监管难度大
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仅建立了县级机构, 而乡镇虽成立了相应的机构, 但没有配置经费、人员,仍由乡镇动物防疫站兼管,监管难度大。
2.3经费不足,监管压力大
安化属国家级贫困县,财政困难,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县财政只安排了人头经费, 没有配套工作经费。 虽安排了少量质量安全整治专项经费,但仍然严重不足,监管压力大。
2.4向外送检,监管费用大
安化因县政府扩建暂未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许多监管项目需要送到省内外检测中心检测, 检测结果不及时,监管费用大。
2.5素质较低,执法难度大
目前, 安化从事规模养殖的主体仍为农民,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对其进行监管难以接受,实施力不强,增加了执法难度。


3对策
3.1健全机构,加大财政专项投入
尽快建立县级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和完善乡镇、 村两级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配备编制,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充实队伍,增加财政专项投入, 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规模养殖场监管的专项经费。
3.2明确职责,落实监管责任制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当地政府负总责,生产者是直接责任人, 监管部门负监管责任的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防疫责任制、监管责任制和各项质量安全措施落实的考核,确保责任落实。
3.3广泛宣传,提高群众法律意识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 印发宣传资料、 张贴宣传标语及举办技术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进行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规模猪场从业人员接受监管的自觉性。
3.4严格执法,加大监管力度
要加大对规模猪场的监督检查和依法查处力度, 建立健全规模猪场养殖档案。 对未按免疫程序实施强制免疫或强制免疫不到位的,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或扩散的, 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对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规模猪场依法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由县局相关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