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高效养猪,从规模猪场免疫程序做起

发布时间:2014-04-11 15:47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周信勇 林兆京
福建省建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福建省南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 优良品种不断引进,不可避免地传入新的病原,使得猪群的病原、 疫病种类和传播机会增多,疫病变得繁杂而严重。 同时,规模化和集约化养猪的发展, 使得猪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存栏猪只越来越多,由于养殖密度大,活猪流动频繁,新老疾病也发生频繁, 再加上管理误区普遍存在,控制疾病的难度越来越大。为了有效提高养猪效益, 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疫病预防免疫工作, 增加猪群免疫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免疫接种不仅需要优良的疫苗、 正确的接种方法和熟练的技术, 还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才能充分发挥各种疫苗应有的免疫效果。一个地区、一个规模场可能发生多种传染病, 而可以用来预防这些传染病的疫苗不尽相同, 而且免疫期长短也不一样。因此,应根据规模场的免疫状态和传染病的流行季节,结合当地疫情和各种疫苗的免疫特性,合理的预防接种次数和间隔时间来制定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的制定必须结合当地猪病的具体流行情况、 本场猪群的疫病情况和各种疫苗的性能而制定, 现将免疫程序的制定原则综述如下。


1 确定免疫病种
    确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病种, 可以省去非必须病种的免疫, 也就可以减少猪只的应激反应, 减少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降低免疫成本,同时可降低免疫反应时所消耗的营养物质, 有利于猪只的生长与繁殖。因此,科学制定免疫病种是有关猪群健康与福利的战略决策, 也是猪场的重要经营决策之一。
1.1国家规定强制免疫的病种属重点免疫对象
目前农业部规定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三种疫病必须进行强制免疫。
1.2确定本猪场可造成重大经济损
失的病种, 首先应考虑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 并非将所有已报道的传染病都要列入免疫范围, 如果某种传染病在本地区根本没有发生的可能, 就不必要将该病列入免疫范围。 另外能够及时治疗的疾病, 如细菌性传染病一般也不列入免疫范围,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开支和引入传染源。 对某些未查清流行情况的新病, 不能盲目使用疫苗, 一般免疫的疾病种类主要是指有可能在该地区爆发与流行的疾病,如最近流行和正在临近养殖场流行的疾病。


2  确定疫苗种类
2.1弱毒活疫苗与灭活疫苗的选用
    一般情况下应首先选择灭活疫苗做基础免疫, 然后再用弱毒活疫苗进行加强免疫。猪场疫病流行较严重,应选用活疫苗; 对于猪场未发生过的传染病,同时又无外来威胁时,不能使用活疫苗,确有必要免疫时,应使用灭活疫苗,以防散毒造成新的疫源。
2.2单苗与联苗、多价苗的选用
    用单苗免疫只能预防某一种传染病, 用联苗免疫则可同时预防几种传染病,简化程序,节省人力和物力,减少应激反应的次数。 但联苗中各抗原成分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尤其是病毒性联苗由于抗原相互之间存在着干扰现象,比疫苗单独使用的效果要差。一般疫情较复杂、 生猪需进行多种疫病预防的,应考虑使用联苗免疫。疫病流行单一的应选用单苗。 有些传染病的病原体有若干个型, 不同型之间一般不发生交叉免疫, 应根据病原体型别选用相应的单价苗预防。 但对型别不清或有多种型混合感染时, 应以相应的多价苗接种预防。
2.3生物技术疫苗的选用
    基因缺失苗就属生物工程苗的一种, 对污染不严重的猪场应选用基因缺失苗, 注意选用固定厂家的基因缺失苗, 同一猪只能用 l 种基因缺失疫苗,防止多厂家的基因缺失苗混用,防止病毒发生基因重组现象。


3科学检测抗体
    动物体内存在的抗体来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先天所得,即通过免疫而遗传给后代的母源抗体; 另一类是通过后天免疫产生的抗体; 母源抗体在体内存在的时间较短, 但在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 动物体内的抗体水平与免疫效果有直接关系, 在动物体内抗体能中和接种的疫苗, 动物体内抗体水平高时接种疫苗往往不会产生理想的免疫力。 因此免疫应选择在抗体水平降低到临界线时进行, 科学的免疫程序应该是在对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的基础上进行的。


4把握免疫时机
4.1首免时间
首免时间要根据疫病发生规律、母源抗体水平和疫苗产生抗体的时间来综合分析确定。
4.2免疫次数
免疫接种的次数, 应根据免疫接种后产生免疫力的强弱、 免疫应答能力的高低、 免疫力维持时间的长碌当地疫病流行的状况和生产需求的不同等因素来确定。
4.3间隔时间
免疫的间隔时间要根据免疫后抗体的维持时间、 疫苗的相互作用和疫病的季节性等因素决定。


5合理免疫途径
    接种疫苗的途径有注射、饮水、滴鼻等,应根据疫苗的类型、疫病特点及免疫程序来选择每次免疫的接种途径。每种疫苗都有特定的免疫途径,以保证免疫效果,不得随意改变。肌肉注射时注意针头要足够长, 避免注射到猪的脂肪组织, 因为脂肪组织中不适合细菌和病毒生长,会导致免疫失败。猪气喘病弱毒冻干苗采用胸腔接种;伪狂犬病基因缺失苗对仔猪采用滴鼻效果更好, 还有猪喘气病的气管内注射和肺内注射、 预防腹泻疫苗的后海穴注射等途径。


6其他因素
6.1季节的因素
一方面环境温度的冷热更替,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缓和温度对机体产生的应激; 另一方面季节性疫苗的加强,如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乙型脑炎,要在季节来临之前,进行有效地接种。
6.2生产管理因素
    有的养猪户在转群、 换料等动物体处于强应激状态下。 进行疫苗的接种,导致免疫抗体产生受到影响。有些药物对接种的疫苗影响比较大, 特别是接种的活菌苗。 一般的抗生素都会对接种疫苗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免疫程序的制定,必须以当地疫情和猪场猪群的健康状况为依据, 不能固定的套用某个地区或某个猪场的免疫程序。 如果猪群的免疫程序制定的不科学、不合理,一方面使猪场的某种疾病漏防, 另一方面可能引发其它的疾病,导致猪场出现疫情,给猪场的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