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业编辑部 杨帆
1 免疫程序
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 CSF 免疫程序。目前多数猪场采用仔猪、育肥猪 20~28 日龄首免和 60~70 日龄二免,种猪每年 2 次免疫的免疫程序(母猪的免疫应避开配种和妊娠期, 以免引 起 胎 盘 感 染 )。 林 毅 等 采 用 DotELISA 检测猪瘟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和4 种猪瘟免疫程序(超前免疫组:新生仔猪在吃初乳前接种 2 头份猪瘟单价疫苗,注苗后 1h 让其吃初乳;超前并加强免疫组: 按超前一次免疫后,45日龄用 2 头份三联苗加强免疫;20 日龄首免 2 头份猪瘟单价苗,60 日龄二免 2 头份三联苗组。 28 日龄首免猪瘟单价苗,70 日龄二免三联苗,又分为 1头份和 2 头份免疫组的免疫效果。 结果, 在 7、14、21、28 和 35 日龄时猪瘟母 源 抗 体 阳 性 串 分 别 为 80.0% 、60.0%、33.3%、13.4%和 6.7%, 其抗体效价几何平均值(CMT)分别为 1∶88、1∶69、1∶59、1∶40 和 1∶35。 4 种免疫程序的猪瘟抗体检测结果为, 超前免疫和超前井加强免疫 2 倍量猪瘟单价苗,在 6 月龄时, 其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和 80%,GMT 分别为 1∶105 和 1∶85。 20 日龄首免 2 倍量猪瘟单价苗后,60 日龄二免 2 倍量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苗, 在 60 日龄和 6 月龄时 , 抗 体 阳 性 率 分 别 为 90.0% 和87.0%,GMT 分别为 1∶135 和 1∶103。28日龄首免猪瘟单价苗,70 日龄加免三联苗,免疫 1 头份和 2 头份组在 65 日龄时,阳性率分别为 78.0%和 92.0%,6 月龄时分别为 73.0%和 86.0%。 结果表明,免疫 2 头份比 1 头份的效果好,4 种免疫程序的效果都较理想。 吴楚泓(2000)在广东广三保养猪公司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无猪瘟流行的地区,仔猪在 65 日龄时进行一次性大剂量(5头份)免疫,抗体有效效价高于 2 次免疫猪 (35 日龄首免 3 头份,65 日龄二免 5 头份),与 2 次免疫相比,既节省免疫费用, 又可获得较好的免疫保护力。蔡葵蒸等(2002)试验指出,在猪瘟威胁区,免疫母猪所产仔猪以 28 日龄首免 4 头份疫苗,55 口龄二免 2 头份疫苗的免疫程序效果较为可靠。
2 乳前免疫
乳前免疫也称零时免疫、 超前免疫(简称“超免”),即仔猪出生后去除体表黏液, 颈侧消毒后肌肉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苗, 与母猪隔离一段时间后再吃初乳的免疫方法。 乳前免疫的一般做法是仔猪出生后肌肉注射猪瘟疫苗 1 头份,2~4 h 后吃初乳。 关于乳前免疫的主要争论在于注射疫苗后吃初乳的时间问题。 衣翠玲(2002)试验结果表明, 初生仔猪接种疫苗后间隔60~120 min 吸吮初乳的免疫效果最好。 罗才文等将仔猪出生后立即与母猪隔开,肌肉注射猪瘟疫苗 1 头份,注苗后 2 小时哺初乳; 对照组注射 1ml生理盐水。 超前免疫组仔猪猪瘟的发病率为 6.48%,死亡率为 4.20%;对照组仔猪猪瘟发病率为 78.37%,死亡率为 62.16%。 超前免疫组仔猪育成率为95.80% ,对 照 组 仔 猪 育 成 率 为37.84%, 仔猪断乳平均体重免疫组比对照组高出 1.4 kg。 张银河等认为新生仔猪进行猪瘟超前免疫时, 应选择在接种后 60 min 吃初乳为最佳时间。顾春海等认为仔猪超免猪瘟疫苗 1 头份,30 min 之后吃初乳的效果好。于泰(1989)等进行的超免研究发现:仔猪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苗 1 头份,3 h 后吃初乳的免疫方法, 对仔猪猪瘟的保护长达 1 年。 早期的超免研究多认为一次超免即可提供对猪瘟的终生保护。林毅等在超前免疫后 180 d,检测猪瘟抗体的阳性率为 85%, 据此认为一次超免可保证绝大多数猪出栏。 但许多学者认为这种做法是危险的。 因为一旦猪群中存在猪瘟强毒, 将会迅速增殖蔓延,造成恶果。近年来的实践越来越支持加大超免剂量和进行加强免疫的免疫方法。 何存利(1998)等进行了仔猪猪疽免疫程序的研究。 他们建立的乳前免疫方法是: 初生仔猪注苗 2头份,2 h 后放回母猪身边吃乳。 试验表明,150 日龄时超免仔猪血清阳性率仅 73.68%,已不能对猪群提供全程保护。在猪瘟疫区和受威胁区,采取乳前免疫和常规免疫相结合的方式,才能确保猪群免遭猪瘟侵袭。 他们还发现, 通过加大免疫剂量来中和残余母抗的方法, 常规免疫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张曹民电认为只要解决好母源抗体干扰的问题, 不必在所有的猪场都施行超前免疫。 朱建国等的试验支持超前免疫后进行加强免疫的做法,他们认为首免为超免、 二免在 30~35日龄的猪瘟免疫程序在猪瘟流行区切实可行;王红宁等在四川南充、内江和成都等地规模化猪场的试验表明,超前免疫预防猪瘟的效果良好, 他们推荐的免疫程序为: 超前免疫 2 头份,6月份加强免疫 1 次。 此外,胡薛英、郭金海、 王世权等均有超前免疫后需做2次免疫的报道。
3 大剂量免疫
除了免疫时间以外, 免疫剂量也是影响免疫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 按照常规剂量免疫, 抗体效价低,维持时间短,有些地方和猪场采用2 头份、4 头份,甚至 6 头份剂量免疫,则可以达到较好的免疫效果。 采用大剂量猪瘟疫苗接种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 从而对抗病原的进一步侵入。 丁国华等在室内、 室外分别对猪接种不同剂量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和牛睾丸细胞苗,免疫期 106~130 d 攻击石门系猪瘟强毒,室内接种组攻毒结果:猪瘟弱毒苗头剂量 0.5 mL 150 个免疫量,保护率100%(5/5); 头剂量 1.0 mL 150 个免疫量,保护率 100%(5/5);头剂量 1.0mL 300 个免疫量, 保护率 100%(4/4); 牛睾丸细胞苗头剂量 0.5 mL 300个免疫量,保护率 100%(4/4);室外接种组攻毒结果:猪瘟弱毒苗头剂量 0.5mL 50 个免疫量, 保护率 25%(1/5);头剂量 1.0 mL 150 个免疫量,保护率80%(4/5);攻毒对照猪发病 4/4,死亡3/4。 试验证明室外接种 0.5 mL 150 个免疫量,保护率极低。张须庄等(2000)通过不同剂量猪瘟疫苗抗体检测试验研究认为强化母猪猪瘟免疫, 于配种前 7~15 d 肌注 4~5 头份猪瘟细胞苗,才能保护仔猪在哺乳期的安全。 仔猪应在 20~25 日龄防疫注射 3~4 头份猪瘟细胞苗, 必要时两个月后再加强免疫一次。 蒋冬福等建议各地根据猪群母源抗体的水平,适当加大免疫剂量,母源抗体高的猪群可用到每猪 4 头份,反之则用 2 头份。张苏强(2001)报道, 采用母猪免疫宜在哺乳后期和断乳时,避开配种和怀孕期,免疫剂量为4 头份/头。种公猪,每年 3、9 月份各接种一次,4 头份/头。新生仔猪未吃初乳时,首免:2 头份/头(注苗 2 h 后吃初乳),70 日龄二免,4 头份/头, 发现疫情后实行超剂量免疫, 立即对全场所有猪实行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超剂量接种 8 头份/头。 谭海等(2003)使用猪瘟弱毒疫苗, 每头猪在初乳前接种 1 头份、25 日龄接种 2 头份、60 日龄接种3 头份, 以后每年的 3 月、9 月各接种4 头份,如果全群种猪进行紧急免疫,每头接种 4 头份, 可以有效控制猪瘟的发生和流行,黄鉴明(1995)在母猪配种前 2~3 周接种 4 头份猪瘟疫苗有效防止了繁殖障碍型猪瘟的发生。 隆先觉按体重计算用苗头份,10~30 kg体重的猪瘟发病组首次接种 5~15 头份、次日再接种 5~15 头份可以有效治疗 猪 瘟 , 初 发 病 病 猪 康 复 率 高 达86.1%, 对假定健康猪接种 5 头份,保护率达 100。
但也有试验证明无须增加疫苗剂量,金柏新等试验证明仔猪 30 日龄每头注射猪瘟疫苗 1 头份剂量,30 日龄第二次加强免疫注射 1 头份剂量的情况下,至 180 日龄时仍具有保护力。在30 和 60 日龄同样进行二次免疫,而每次增加疫苗头份量, 未见有增加抗体效价的作用,1 头份与 2 头份、4 头份间无显著性差异, 因而认为在猪瘟免疫中,没有必要增加剂量。
4 免疫增强剂辅助免疫
由于种种原因, 在生产中采取乳前免疫或加大免疫剂量的免疫方法,仍然有抗体水平未达到最低保护线(1∶32,IHA 法)的猪只存在。 为此通过使用免疫增强剂的途径来提高动物免疫力, 提高猪瘟的免疫效果的研究成为猪瘟防制的热点之一。
骆延波等以免疫活性因子作为猪瘟疫苗稀释液给猪接种 1 头份, 疫苗接种后 10 d、100 d 的猪瘟抗体水平较对照组(生理盐水稀释液)显著提高(p<0.05), 疫苗接种后 10 d、40 d,外周血中 T 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表明在接种猪瘟疫苗时, 使用免疫活性因子可以促进T 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其免疫力,有效提高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 王川庆等试验表明:将囊素(bursln,是禽类法氏囊组织产生的一种三肽物质, 主要存在于法氏囊组织提取液中) 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同时接种于被免疫猪,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抗体测定结果表明囊素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同时使用, 可明显提高猪体内特异性抗体水平, 说明囊素对哺乳动物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接种猪瘟疫苗和囊素后不同时间所测血清中的猪瘟抗体水平比较可以看出: 免疫后 2 周内对照组抗体水平较免疫的有所下降,而试验组的抗体水平却有所上升,说明试验组抗体被疫苗中和后抗体上升快空白期短。 免疫后 4 周抗体达到最高峰时试验组比对照组高出近 2 个滴度(Log2)。 免疫后 6 周抗体水平有所下降以后, 试验组仍比对照组高出1.4(Log2),说明试验组的抗体整体水平和上升幅度均比对照组高得多,持续时间长,意味着其免疫保护力更强。差异显著性检验(单侧 t 检验),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进一步研究表明, 囊素最佳使用剂量为 0.06mL/kg。 李敬玺等用亚硒酸钠(0.1 mg/kg 体重)作为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强化剂对 60 日龄仔猪进行免疫接种,结果表明, 硒可以使动物外周血液中 B淋巴细胞增数, 血清免疫抗体水平提高, 出现较早, 维持时间较长而且稳定。 周旭峰等将猪瘟疫苗用玉米花粉多糖稀释(肌肉注射)分为高剂量组,2 mL/头 (含 2 头份疫苗和 90 mg 多糖)20头;低剂量组:2 mL/头(含 2 头份疫苗和 30 mg 多糖)20 头;对照组,2 mL/头(用生理盐水稀释, 含 2 头份疫苗)20头。 20 日龄仔猪首免 多糖一次性给予, 首免后 7 d,14 d,21 d,35 d 及 60日龄二免后 10 d 耳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用 ELISA 测其抗体水平。 结果表明首免后 7 d,高剂量组、对照组与低剂量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 (P<0.05);14 d 时,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首免后 35 d,低剂量组明显高于高剂量组和对照组 (P<0.05)。 此后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表明多糖组的血清抗体水平比对照纽普遍升高, 尤其在试验中期, 即首免后14 d 到 35 d 作用更为明显,且低剂量组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增强作用略高于高剂量组。 张光勤等在注射猪瘟弱毒疫苗和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时,同时注射重组 IL-2 151 μg/kg。 结果表明,进行猪瘟免疫时应用重组 IL-2,可以显著提高经产母猪和育成母猪猪瘟疫苗的抗体滴度水平及整齐度。 李祥瑞等研究了重组 IL-2 对健康猪和 PRRS抗体阳性猪的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 IL-2 可以显著提高健康猪猪瘟疫苗免疫效果, 单独注射猪瘟疫苗后,只有 25 的猪抗体滴度达到 1∶64,其余均在 1∶2~1∶16 之间;而同时注射重组 IL-2 组,87.5%的猪抗体滴度达到 1∶64,最低为 1∶32。 重组 IL-2 还可以显著提高 PRRS 抗体阳性猪的猪瘟疫苗免疫效果, 给经 2 次疫苗免疫但抗体滴度在 1∶32 以下的 PRRS抗体阳性猪单独注射 IL-2,20d 后,注射前检测不到抗体的猪都检测到了抗体, 注射前抗体滴度在 1∶8~1∶16 之间的猪的抗体滴度提高到 1∶32~1∶64。 再次用猪瘟疫苗和 IL-2 共同免疫,可以使抗体滴度提高 4 倍以上, 而不注射的对照组则抗体滴度略有下降, 表明IL-2 可以减轻 PRRS 感染所引起的免疫抑制,提高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