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virus,PEDV) 是引起猪腹泻的3种常见病毒之一,1977年比利时病毒学家Pensaert发现并证实其与传染性 胃 肠 炎 病 毒 ( TGEV) 无 血 清 学 交 叉 反 应( Pensaert等, 1978) , 为新的冠状病毒科成员, 主要存在于肠绒毛上皮和肠系膜淋巴结, 通过粪便或污染物感染传播。哺乳仔猪最易感染、 损失也最为严重, 2周龄以内仔猪发病死亡率可达9 0%以上, 母猪发病率为1 5%~1 9%, 近年来该病发生率突然增加, 特别是2003年SARS的暴发, 冠状病毒跨种感染的现象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对PEDV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 感染机制的研究乃至新型疫苗产品的开发亟需加强。
PEDV在欧洲首次发生, 却在亚洲成为严重的传染病, 对中国、 韩国、 日本、 菲律宾等亚洲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 9 9 2年欧洲的血清学调查阳性率只有1 . 0 7%, 而美国至今仍无此病报道; 然而日本曾发生因P E D V暴发超过3 0万头仔猪死亡( Suey-oshi等, 1995) , 韩国P E D V抗体阳性率达到4 5%,在G e n B a n k中收录的P E D V序列, 涵盖了中国包括华北、 华南、 华东、 西北和东北区域的多个省份, 可见P E D在中国呈现大范围的流行状态。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工作集中在各地猪群抗体检测和病原的分离鉴定上, 由于目前还没有抗体检测的统一规程, 检测结 果 均 基 于 研 究 者 所 建 立 的 方 法。卫 龙 兴 等2 0 1 0) 对2 0 0 5—2 0 0 9年崇明县和奉贤区进行P E D荧光抗体检测, 结果显示, 直接荧光抗体检测P E D阳性7份, 阳性率1 5%。韩蓉等( 2 0 1 3) 利用间接E L I S A方法对2 0 1 2年江苏、 上海、 浙江、 安徽的5 8 7份送检血清检测P E D V抗体阳性率6 0 . 3 1%, 对没有用过疫苗免疫的猪场1 5 6份血清进行E L I S A抗体检测, 母猪阳性率达到1 0 0%, 仔猪抗体阳性率却不足3 0%, 由此可见母猪感染或带毒已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由于猪流行性腹泻、 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已广泛用于猪群防疫, 因此对抗体检测很难确定猪群的实际感染情况, 对病原的分离鉴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P E D V的感染情况,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科研人员利用蛋白编码序列建立不同PCR技术用于PEDV的检测, 对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杨群等( 2006) 对2006年10个省份158份临床粪样检测阳性率达到53.2%, 于晓龙( 2 007) 、田小艳等( 2009) 用RT-PCR的方法对疑似病例进行检测, PEDV阳性率分别达 到33.6%、33.7%。2010年冬以来, PEDV感染尤为严重, 多地发生典型流行性腹泻, 仔猪腹泻死亡率高达4 0%以上,2012年春, 部分猪场仔猪腹泻死亡率更是高达8 0%以上。库旭钢等( 2011) 利用多重RT-PCR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全国2 0多个省市收集的1985份腹泻样品和193份非腹泻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发 现, 由 PEDV 导 致 的 阳 性 率 最 高, 达 到46.4%, 非腹泻样品检测到PEDV阳性2份。流行病学调查针对肠道样本、 粪便、 乳汁中通过疑似病例带毒情况进行检测, 2010—2012年来自华中地区1 8 2家猪场临床腹泻病猪的粪便及肠道组织样本R T-PCR检测中, 有110个猪场为PEDV阳性, 阳性率高达60.44%。刘孝珍等(2012) 对2011年8个省2个直辖市不同发病猪场的仔猪小肠内容物检测, 均检测到P E D V的存在。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疾病检测室对2 0 1 1年收集的来自1 2个省5 7家规模化猪场8 5 5份仔猪腹泻样品( 粪便、 小肠) 检测,3 3个猪场检测PEDV阳性。刘云波等( 2013) 对1 3个省市的检测结果显示, 腹泻样品PEDV阳性率24.49%, 粪便样品阳性率28.42%, 乳汁中阳性率31.89%, 健康保育与育肥阶段猪阳性率2.13%, 对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广西等省的猪场腹泻病毒检测中, PEDV的阳性率最高。Sun等( 2012) 的研究也证明母猪乳汁中可以检测到一定的PEDV阳性。对免疫猪群抗体检测的监控和对母猪带毒的检测是控制PEDV的重要工作, 目前仅有灭活疫苗用于临床, 通过肌肉注射刺激机体在血清中产生中和抗体IgG, 但是对于疫苗免疫抗体的检测缺乏系统性; 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 要建立全面的PEDV检测方法, 特别是规模化猪场要建立适合本场监测的系统方法, 定期检测猪群带毒情况和抗体水平, 建立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