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贵武 魏凤静
辽宁省绥中县宽帮动物卫生监督所
绥中县畜产品安全监察所
仔猪水肿病是由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的一种肠道毒血症。特点是发病突然, 头部水肿, 共济失调, 惊厥和麻痹。 该病对养猪业危害极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十分严重。2013 年 4 月,绥中县某猪场饲养的刚断奶的 40头仔猪, 有 8 头突然发病, 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 有的不食, 肌肉震颤, 有时倒地抽搐, 四肢划动如游泳状, 四肢无力, 共济失调, 眼睑、 面部发生水肿, 死亡 6 头。剖检死亡病猪, 胃壁和肠系膜水肿, 切开有淡黄色的水肿液流出, 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内脏器官出血。通过以上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初步诊断为仔猪水肿病。经过细菌分离、 生化试验及血清学试验,最后确诊为仔猪水肿病。现将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 1. 1病料
绥中县某猪场病死猪的前端小肠内容物和肠系膜淋巴结。
1. 1. 2培养基
普通肉汤培养物、 麦康凯琼脂、 普通琼脂、 三糖铁琼脂、 各种糖试剂。
1. 1. 3标准血清、 OK 多价血清、 O 分型血清、 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1.2方法
1. 2. 1病原分离及纯化
取上述病料无菌操作接种普通平板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平板培养基, 37℃培养 18~24h。 挑取可疑菌落再次接种麦康凯琼脂平板培养基, 37℃培养 18~24h, 以获得单个菌落细菌。
1. 2. 2染色镜检
挑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形态及染色特点。
1. 2. 3生化试验
将分离到的菌株移植于三糖铁斜面培养基培养,之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吲哚试验、 M R试验、 VP 试验、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尿素酶试验及多种糖发酵试验。
1. 2. 4血清型鉴定
取上述分离到的可疑菌与各种OK 多价血清作玻片凝集反应,以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 2m i n, 若凝集, 再与 OK 和 O 分型血清逐个作玻片凝集反应, 如与 OK 分型血清凝集, 而与 O 型分型血清不凝集, 则该菌株有 K 抗原, 应将菌液置 100℃水浴中加热 15~60m i n, 以破坏 K 抗原后, 再与 OK、 O血清作检查, 凝集者即该血清型为病原性大肠杆菌。
2结果
2.1病原的分离
病料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上, 经培养后形成均一, 圆形、 凸起、 光滑, 乳白色,边缘整齐的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形成玫瑰红色菌落,该菌落特征为大肠杆菌在此培养基上特有的菌落特征。
2.2染色镜检
所分离细菌为革兰氏阴性的中等大小的杆菌
2.3生化试验
结果显示 IM VIC++--, 能发酵葡萄糖、 乳糖、 麦芽糖、 甘露醇产酸产气, 硫化氢试验阴性, 尿素酶试验阴性。 细菌在三唐铁斜面培养接上生长良好。以上结果符合大肠杆菌的特性。
2.4血清学鉴定
用大肠杆菌各种 OK 多价血清与 O 型分型血清进行玻片凝集反应,结果凝集, 故该血清型大肠杆菌为病原性大肠杆菌。
3讨论
3.1大肠杆菌在动物肠道内, 大多数于正常条件下是不致病的共栖菌。 在特定条件下可致大肠杆菌病,如环境污秽、 潮湿, 圈舍拥挤, 饲料、 饮水供应不良,气候恶劣等均可诱发本病。 该猪场饲养环境很差, 潮湿, 以导致该病的发生。因此, 养殖场日常应注意饲养管理, 定期消毒, 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同时平时要加强营养, 补充多种维生素, 避免本病的发生。
3.2由于大肠杆菌的耐药菌株大量出现, 昔日有效的许多药物渐成无效或低效。所以最好将分离出的病原菌株做药敏试验,选取抑菌作用最强的药物用于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