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小凤 龚高全 天水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近年来, 天水市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 把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作为促进农业污染减排,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采取政府引导, 部门帮扶, 市场推动, 企业自主的方式, 按照减量化、 再利用、 资源化要求, 充分利用畜禽养殖粪便富含高效有机质这一特性, 采用“ 养殖粪便综合处置、 有机肥加工生产、 生物养殖、 沼气处理、粪便集中发酵堆肥和养殖专业户循环利用” 等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模式, 全市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 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0%以上。近几年, 累计投入治理资金1.5亿元, 建成有机肥加工企业1个, 沼气利用企业97个, 生态养殖企业16个。至目前, 全市已有1087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完成了减排治理任务,累计减排化学需氧量3260t, 氨氮783t。
1 全市畜禽规模化养殖与污染治理情况
1. 1 畜禽规模化养殖现状
目前, 全市畜禽饲养总量预计达到2082.3万头只, 畜牧业已逐步改变了以往散养、 混养的传统模式,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 小区)97个; 规模养殖场(小区) 1581个; 规模养殖户达到9.6万户, 全市规模养殖比例已达到59.3%。
1. 2 排泄物治理情况
目前, 我市畜禽排泄物污染以生猪、 牛等排泄量大的牲畜粪尿和冲洗污水为主。据测算, 全市畜禽粪便每年总量约108.5万t。全市已有97市级标准化养殖场( 小区) 建设了排泄物治理设施, 运行情况总体良好, 主要采用三种治理模式: 一是有56个规模养殖场采用能源生态加农牧结合治理模式, 畜禽排泄物经干湿分离后, 干粪作为有机肥还田, 尿液、冲洗水等污水经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 产生的沼气用作燃料, 沼液还田; 二是有28个规模养殖场采用农牧结合零排放治理模式, 污水经栅格化粪池发酵后还田; 三是有13个规模场采用发酵床模式, 实现零排放。但全市还有498个猪、 牛等排泄量大的规模养殖场( 猪存栏数约28万头、 牛存栏数约1万头)未经治理, 给环境带来很大压力。
2 畜禽排泄物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 认识问题
一是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 已建治污设施的养殖户大部分存在重建轻管现象, 有的设施运行不正常, 有的运行效果不佳, 有的甚至当摆设不起作用。有的养殖场规模增加但治理工程却未扩建, 导致治污设施超负荷运作。未建治污设施的养殖场, 基本以中小规模为主, 小成本经营, 基本上不会考虑投入生产成本以外的资金来治理污染。
2. 2 资金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市对已建规模养殖场治污工程每年年都有数量不等的投入但远远不能满足, 这也是我市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污染治理进程与兄弟市有较大差距的原因之一, 如平凉等周边市近年来每年安排1300万元或更多的专项资金用于规模养殖场的排泄物治理项目。
2. 3 政策问题
一是当前我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有关政策制度不够完善, 特别是对生猪存栏量在100头(肉牛30头、 羊100只) 以下的养殖场和散养户的管理, 国家还没有适用的政策、 法规和标准, 给相关部门的执法和指导带来困难; 二是我市用地十分紧张, 一些建在房前屋后的养开殖场要迁建、 改建或建设养殖小区, 用地审批难度很大, 阻碍了治污进程。如甘谷县大像镇的生猪养殖户均建在房前屋后, 村庄环境十分恶劣, 相关单位也做了努力, 准备统一迁建搞养殖小区, 但因土地要素制约被迫放弃。
2. 4 规划问题
我市畜禽养殖场点布局不够科学合理, 养殖户建场随意性大, 全市统筹安排、 合理规划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很多养殖场距居民集中居住区较近, 不少散养场点就设在房前屋后, 对周边环境影响很大。
3 对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建议意见
3. 1 注重科学规划, 推动畜牧业科学发展
一要推动畜牧业发展与种植业布局相衔接。按照畜禽排泄量和作物消纳量相配套的原则, 科学规划种养业布局和规模; 二要推动畜牧业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相衔接。适当控制人口密集地区的养殖业规模, 大力推进畜禽上山, 不断推动畜牧业生产方式向适度规模方向发展; 三要按照建设现代畜牧业的要求, 积极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场和生态农场。
3. 2 坚持标本兼治, 促进畜牧业与环境和谐发展
一要大力推行生态种养结合模式。根据我市养殖业和种植业实际情况, 努力做好生猪、 奶牛、 肉牛等排泄量大的畜禽养殖与水果、 蔬菜、 经济林种植结合工作, 推广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的成功经验, 以达到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 二要广泛运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畜禽养殖清洁生产技术。加强科技创新,研究推广科学有效的畜禽粪便工程处理技术、 有机肥与化肥复配技术, 提高资源利用率。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和环保节约型饲料技术, 提高畜禽饲料利用率, 抑制、 分解、 转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实现固体和液体、 粪与尿、 雨水和污水三分离,降低污水生产量和污水氨、 氮浓度; 三要规划建设生态养殖小区。实现养殖场和村庄分离, 改善村庄环境。采用生态养殖小区模式, 让农村散养户入区, 进行统一建设, 统一管理, 集中处理污染源; 四要注重构筑服务网络体系。贯穿于养殖场建设、 改造、 生产、 管理的全过程。
3. 3 加强有效监管, 确保规模养殖场污染减排
一要严格执行畜禽养殖业环境准入制度。凡新建、 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制度。未批先建且已建成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环保部门要督促其落实治理措施, 并依法补办相关审批手续; 二要加大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管力度。环保部门要将规模化养殖场纳入日常监管范围, 依法查处畜禽养殖场各种环境违法行为。确保治污设施正常有效运行。对未治理的规模养殖场, 要责令其限期治理并进行通报。
3. 4 提高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水平
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促进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和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的扶持政策, 并将其列入财政预算, 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大对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养殖户自主建设治污工程, 严把验收关,合格的给予一定补助。鼓励和支持养殖户自主创新或引进新技术新工艺, 有重大贡献的给予奖励。支持生态养殖小区和生态农场建设, 给予财政补助。二要加大对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有机肥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 采取政府引导、 企业运作的模式, 促使畜禽粪便、 沼渣、 沼液得到资源化利用。鼓励使用有机肥, 对合理利用有机肥及沼渣、 沼液的种养大户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