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2014年甘肃天祝县牛羊良种改良及保护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14-04-09 17:32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祁学东 天祝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1 前言
天祝县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 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 确立了“ 草畜强县” 发展战略,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畜种改良和地方畜种保护开发力度, 使畜牧业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态势。如何充分挖掘利用当地传统畜牧业发展资源优势, 加快畜禽良种化进程是当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 我们通过对比分析和专题调研, 对全县畜种改良工作做了一些探讨和研究。


2 全县畜种改良现状
畜种改良工作是建设牛羊产业大县的基础保障和先决条件。通过历届党委、 政府的不懈努力, 全县家畜良种化程度有了极大的提高, 为全县新农村建设、 改善民生, 振兴民族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末, 全县牛羊养殖量达到154.41万头只, 其中: 牛17.51万头、 羊136.90万只; 存栏达到102.78万头(只),其中: 牛12.76万头、 羊90.02万只。畜产品产量达到1.74万t, 畜牧业增加值达到3.25亿元, 占农业增加值的69.03%。
2. 1 绵羊改良取得突破性进展。
随着国家畜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们膳食需求结构的变化, 促进了畜牧生产方式与产品结构的根本调整, 我县养羊业发生了由主要培育中国美利奴高山型细毛羊新类群和推广甘肃细毛羊到引进特克赛尔、 邦德、 萨福克、 波德代、 澳美等肉毛兼用和毛肉兼用种羊对甘肃细毛羊进行杂交改良的转变。县上按照“ 稳定基础、 多向发展” 的思路, 在提高细毛羊生产性能的同时, 大力推广肉羊经济杂交技术。通过几年的不断总结完善, 初步建立起了松山养羊模式,形成了以细毛羊繁育为基础, 肉羊经济杂交为支撑,高原肥羔生产为目标, 舍饲快速育肥为抓手的养羊新格局。同时, 多方筹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 不断改善棚圈、 种草、 种羊引进、 人工授精站( 点)的基础设施条件, 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从事绵改的积极性, 也极大地提高了养羊效益, 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 鼓起了农牧民的钱袋子。到2012年末,全县共建成绵羊人工授精站( 点) 109处, 年改良授配能力达到26万只。改良羊比当地羊只均多增肉4.51kg、 增毛0.5kg, 增收达250元以上。
2. 2 黄( 肉) 牛改良步伐加快
针对黄牛养殖规模小, 良种化程度低的现状。2008年开始, 县上确立了引进繁育与冻配改良“ 两条腿走路” 发展模式, 在农区、 半农半牧区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对利用优良品种进行黄( 肉、 奶) 牛授配改良的, 按授配母畜每头给予20元的配种补助, 以“ 买二送一” ( 即群众自筹资金购买2头、 政府扶持购买1头) 的方式, 引进西门塔尔血统基础母牛, 建立肉牛繁育示范村。截止2012年, 全县共建成肉牛繁育示范村3 9个, 累计引调良种牛8000多头, 建立黄牛冻配站点36处, 年改良授配能力达到1万头。改良牛比本地土种黄牛头均增加收入800元以上, 养殖效益提高50 %~ 70 %, 全县黄牛良种比例达到81.4 %。
2. 3 天祝白牦牛保护成效显著
1982年以来相继实施了 “ 天祝白牦牛本种选育” 、 “ 天祝白牦牛种质资源保护” 及“ 天祝白牦牛资源场建设” 等项目工作。在项目拉动作用的推动下,天祝白牦牛的发展出现了量的飞跃和质的突破,20 02年底全县天祝白牦牛存栏3.75万头, 占牦牛总数8.95万头的42%, 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加1 4%。2003年以后通过实施“ 三区一站” 建设及“ 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增款( GEF)-天祝白牦牛品种资源保护” 项目和“ 中加可持续农业发展” 项目, 以及在县上扶持政策的有力保障下, 20 1 2年底全县天祝白牦牛量达4.5万头, 占牦牛总数9.15万头的49%,白色个体比例增加了7个百分点, 重点选育区天祝白牦牛所占比例由6 5%提高到9 0%, 提高了2 5%,共组建天祝白牦牛核心群10群600头, 选育群60群4000头。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 2012年“ 天祝白牦牛( 肉) ” 成功登记为全国第一个牦牛地理标志农。产品, 品牌效应不断凸显。
2. 4 岔口驿马保护开发持续推进
岔口驿马是通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的优良地方品种, 主产区为我县岔口驿地区, 岔口驿马不仅是我县特有的优良地方品种, 也是我国珍惜的畜种资源, 被列入《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2 0 0 8年底, 全县马累存栏8   7 4 4匹, 其中岔口驿马约4   5 0 0匹, 占5 1%。2 0 0 9年后, 县上先后出台了《 关于开展岔口驿马畜种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的意见》和《 2 0 1 1-2 0 1 5年岔口驿马畜种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发展规划》 , 按照统一保种选育、 实施产业开发、 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原则, 加快了岔口驿马养殖的规模化、 产业化进程。到2 0 1 2年末, 全县共建成岔口驿马保种场3处, 完成岔口驿马鉴定、 测产、 保种2 6 0匹, 基本形成了以保护扩繁基础种群, 发展“ 走马” 产业和特色旅游业的良好格局。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改良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良种繁育体系尚不健全, 部分改良站点房屋等基础设施陈旧, 或缺乏必要的器械设备。二是良种化程度仍比较低。在畜种改良工作方面的项目少, 资金投入不足, 优质种畜的引进、 培育滞后, 良种化程度低, 改良范围窄, 生产性能不高。三是地方品种保护难度大。自然灾害频发, 加之实验场所经费短缺, 保种手段落后、 能力差, 地方良种保护风险高、 难度大。四是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动物疫病种类多, 危害大, 防疫经费无保障, 疫病防制工作开展困难。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经费短缺, 兽药、 饲料市场监管难度大, 无公害产品质量安全、 认证、 检测等体系不健全。五是专业合作组织尚不健全。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少、 规模小、 覆盖面窄, 载体功能不突出, 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4 对策建议
4. 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夯实改良工作基础2012年全县畜牧业增加值达到3.25亿元, 占到农业增加值的69.03%, 发展壮大特色畜牧业和打造高原绿色畜产品供应基地是发展天祝经济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加大对畜种改良和良种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 健全完善全县实验场及改良站( 点)基础设施, 提高畜种改良和天祝白牦牛、 岔口驿马保护补贴标准, 夯实改良工作基础, 促进改良工作的纵深发展。
4. 2 加大良种引进力度, 增强改良工作后劲
重视优良种畜对改良工作的贡献率, 拓宽改良视野, 借鉴先进经验, 明确改良方向, 制定完善良种引进规划, 加大引种经费投入, 以优良种畜培育出国内一流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毛性能突出、 生长发育快、 抗逆性强、 肉质好、 适应高寒牧区的肉毛兼用新品种, 不断增强改良工作后劲。
4. 3 筑牢安全生产屏障, 保证改良工作环境
积极争取将动物防疫及动物卫生监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切实搞好疫病防控, 加强跨省调运种用动物及精液、 胚胎、 种蛋的检疫审批, 防止重大动物疫病传播。强化兽药、 饲料( 添加剂) 监管,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筑牢畜牧业安全生产屏障, 保证畜种改良工作的良好环境。
4. 4 健全专业合作组织, 激活畜种改良潜力
创造良好的畜牧业的投资环境, 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金投向畜禽良种生产, 建立一批组织化程度高、 带动服务能力强的专业养殖协会和营销协会,及时准确地为农牧民提供技术信息服务, 拓宽改良覆盖面, 激活畜种改良潜力, 推进特色畜产品的产业化、 商品化、 市场化进程, 以解决改良工作后劲不足的问题。
4. 5 加快技术攻关, 提高科技含量
加大与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协作, 对制约改良的瓶颈问题、 疑点及难点问题, 及时进行联合攻关, 不断引进高新技术消化吸收利用。全面加强畜牧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多种培训方式, 全面提高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技能素质, 使之真正成为提高全县改良工作科技含量的主力军。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