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灵 伊犁州畜禽改良站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其重要性和产业地位越来越凸显出来了,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为进一步加快伊犁州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 必须建立科学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1伊犁州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现状
伊犁河谷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种质资源和悠久的畜禽良种繁育历史, 是 “新疆细毛羊” 、“中国美利奴细毛羊” 的发祥地; “天马的故乡” 、“新疆褐牛的育成基地” ,成为新疆重要的种畜培育和繁育基地。 为丰富伊犁州畜禽品种资源, 先后从国内外引进了许多优良品种, 广泛开展纯种繁育和杂交改良。 大部分育成和引进品种已成为伊犁州畜牧业发展的主导优势畜种。伊犁州为全疆乃至全国的畜禽良种繁育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伊犁州一直以来就注重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 经过60多年的建设, 目前伊犁州畜禽繁育体系初步建立, 对促进畜禽品种改良, 优化产业布局发挥了积极作用。
1.1畜禽品种培育及引进工作成效显著
早在1954年育成了我国第一个毛肉兼用的细毛羊品种—新疆细毛羊、 1958年育成了伊犁白猪、1974年育成了伊犁马、 1984年育成了新疆褐牛、 1985年培育出中国美利奴羊 (新疆型 ) 细毛羊。这些优良品种都在伊犁河谷育成的,伊犁州成为新疆重要的种畜培育和繁育基地。 为丰富伊犁州畜禽品种资源,先后引进了荷斯坦牛、 瑞士褐牛、 西门塔尔牛、 夏洛来牛、 安格斯牛、 利木赞牛、 海福特牛、 短角红牛、 阿拉特吾牛、 科斯特罗姆牛; 澳洲美利奴羊、 德国美利奴羊、 萨福克羊、 道赛克羊、 特克塞尔羊、 夏洛莱羊、小尾寒羊、 湖羊; 纯血马、 温血马、 顿河马、 奥尔洛夫、阿尔登马、 吉尔吉斯马、 阿哈捷金马; 杜洛克猪、 长白猪、约克夏猪等优良种畜,开展纯种繁育和杂交改良。 全州现有 51个畜禽品种中育成和引进品种达到了40个, 占畜禽品种总数的78.4%, 大部分育成和引进品种已成为伊犁州畜牧业发展的主导优势畜种。
1.2种源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经过几十年不懈的努力,伊犁州逐步建成了初步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形成了以新疆褐牛、 中国美利奴细毛羊、 哈萨克羊、 伊犁马等优势品种为主的良种繁育基地。 通过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进一步提高良种覆盖率, 增加优质畜产品产量。 重点建成了自治区级种畜场7个、 自治州级种畜场5个、 建成地方品种繁育中心15个、巩固和发展全国一类种马场—伊犁种马场和昭苏马场以及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6个细毛羊基地。
1.3畜禽良种化水平明显提高
随着畜禽繁育体系的逐步建立完善,常规品种改良技术的不断推广普及,伊犁州畜禽良种化水平逐年提高。2012年全州牛的良种率达到了72%, 较2001年提高了31%; 绵羊良种率达到了67%, 较2001年提高6.1%, 猪禽良种率达到了95%以上。同时, 人工授精、 胚胎移植、 性控冻精等繁殖技术应用水平稳步提高, 2013年伊犁州直有牛冷配站691座(其中流动配种站325座 ) ,牛冷配改良头数达28.73万头, 牛冷配改良比例较2001年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
1.4畜禽良种推广和技术服务机构基本建立
已经形成了以伊犁州畜禽改良站为冻精、 液氮、配种器械供应及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各县 (市) 备配运输车辆, 乡 (村) 开设配种站的三级改良体系。目前,伊犁州直属县市三级畜牧兽医草原技术推广机构达167个, 拥有畜牧专业人员5 000多名,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达2 005人。 伊犁州直共有家畜繁育员841人, 其中农牧民及个体繁育员505人。
1.5畜禽繁育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
进入21世纪以来,伊犁州加强了畜禽良繁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州级现有液氮生产设备3套、 2万L大型液氮储存罐1个; 各县 (市) 配备有液氮运输车10辆。2010年自治区启动了家畜品种改良冷链体系建设项目, 为伊犁州直配套了30辆品种改良专用车辆、926个各种型号的液氮罐、 306套品种改良配种器材,还为基层育种员配备了252辆专用摩托, 提高了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冷链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为品种改良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有效地推进了伊犁州直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1.6畜禽先进的遗传育种繁殖技术推广应用取得一定的成绩
伊犁州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和推广应用工作, 曾在1978年就开始推广应用颗粒冻精人工授精技术, 1996年开始推广应用细管冻精人工授精技术; 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消化吸收,并运用胚胎移植技术, 从1986年到现在伊犁河谷已累计完成牛胚胎移植1万余头, 定胎妊娠率平均达到了41.77%,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伊犁州牛品种良种化步伐, 推广运用性别控制技术, 应用性控冻精人工授精母牛近1万头, 怀胎率达74%以上, 母犊率达到92%以上,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伊犁河谷是全国唯一坚持开展马匹人工输精的地区, 马匹改良工作处于全国前列, 素有 “天马故乡” 之称。 同时, 与区内外科研院所进行广泛的科技合作, 科技攻关,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提升畜禽良种繁育的科技含量。
2伊犁州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伊犁州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的构架已初步建立,但是, 随着现代畜牧业进程的稳步推进, 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伊犁州良种繁育体系的薄弱环节日趋明显, 难以适应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
2.1伊犁州畜禽良繁体系整体结构层次不合理
2.1.1良种区域布局缺乏统筹规划,繁育体系松散脱节。伊犁州畜禽优良品种培育、 扩繁、 推广和利用环节衔接不紧密。畜禽 “原种场、 扩繁场、 商品场” 结构不合理, 层次不分明, 设置配套不全。地方品种羊一、 二级扩繁场设置严重短缺, 原种场开展选种选育基数不足, 商品场以商品畜供种现象普遍存在, 种畜质量无保证; 猪禽原种场、 祖代场空缺, 大量原种依靠州外引进。
2.1.2种源生产不足, 种源基地建设急需加强。 种源生产能力有限,牧区放牧畜群改良所需种公牛年缺口达4 000多头, 优良肉羊品种尤其是进口肉羊品种繁育能力与上百万小畜配种改良的需要相差甚远。大部分种公畜由民间自发选育, 选育方向不明确, 选育技术缺乏科学性, 畜群品质提高进程缓慢。 部分种畜场缺乏中长期育种规划,常规选种选育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2.2畜禽品种改良推广体系不健全
2.2.1畜禽品种改良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各级品种改良服务机构液氮、冻精存储设备不足且老化, 存储量有限, 运输设备不配套, 难以满足家畜冷配改良工作的需要。
2.2.2畜禽品种改良机构设置不完善。部分县 (市 )和大部分乡镇未设立独立的品种改良推广机构, 长期以来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同时, 基层服务人员严重不足, 现有家畜繁殖工有近2/3为聘用人员和农牧民, 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基层未设独立的品种改良推广机构,基层畜牧技术员既是繁育员又是防疫员, 工作任务繁重, 待遇低, 队伍不稳定。
2.2.3畜禽繁育新技术推广缓慢。产学研衔接不紧密,现代育种技术在种畜禽培育和制种方面的应用范围和力度有限,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研单位、 种畜禽场、 生产单位实行联合育种, 实现种畜禽生产培育一体化程度低。
2.3种畜禽质量监控和执法管理工作薄弱
2.3.1种畜禽质量检测监控体系不健全。 目前, 伊犁州尚未设立专门的种畜禽质量检测机构,也未形成覆盖面较广的种畜禽质量鉴定评价中介机构,种畜禽质量主要依靠种畜禽场场内检测,缺乏场外权威机构检测监控及质量评定机制。
2.3.2种畜禽执法及规范化管理工作滞后。种畜禽执法队伍薄弱, 地方配套法规不健全, 相关法律法规普及宣传不到位, 农牧民良种生产保护意识不强。 畜禽良种登记、 引种管理条件和手段落后, 实施种畜禽生产、 推广、 使用全程监控基础条件差。
2.4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工作力度不够
2.4.1畜禽遗传资源数量下降。由于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力度不足又受区域内无序引种和盲目杂交改良影响, 伊犁白猪、 伊犁飞鹅、 哈萨克牛等地方品种为濒临灭绝品种资源。
2.4.2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机制不健全。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脱节,多数资源场处于被动保种, 缺乏创新机制。
2.5种畜禽场建设方面投入不足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体制的改革,牲畜折价归户承包经营后,从国家到地方对种畜禽场建设投入不足, 种畜禽场建设工作滞后。 原有国有种畜禽场由于体制的问题, 该改制的已改制完毕。 现有的种畜场由于体制的问题, 有些国家优惠政策享受不上, 企业负担很重, 步履艰难。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需求,我国开始重视畜禽良种繁育场 (基地 ) 的建设工作, 但是投入不足,尤其是伊犁州财政紧缺, 对种畜禽场的投入更不足。种畜禽培育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工作,应有各级政府给予大力的投入, 以保障良种种畜禽的繁育, 满足社会需求, 推进牲畜品种良种化进程。
2.6技术人员缺乏
由于体制机制的问题,国营种畜禽场技术人员短缺, 知识结构老化, 企业待遇不好, 大中专毕业生很少到国营种畜禽场工作。 同时由于企业不景气, 国家投入不足,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育种手段落后, 现代育种技术很难推广运用。因此改善国营种畜禽场运营体制, 加大投入力度, 提高技术人员生产、 生活待遇, 建立激励机制, 吸纳优秀技术人才到种畜禽场施展才华, 发挥应有的作用, 首先保障种畜禽场技术力量在良种种畜禽繁育中起科技支撑作用。
3加强伊犁州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立足现有基础,针对伊犁州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构建新型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是推进伊犁州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3.1加快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保证种源生产,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和服务面,是快速提高伊犁州畜禽良种化水平的根本措施。
3.2通过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积极发展高效、高产、 优质畜种, 是实现畜牧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的重要途径。
3.3通过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良种先行, 推行规模化、 标准化生产, 加快优质畜禽产品生产, 是提高畜产品在国内与国际市场竞争力,积极发展外向型畜牧业的根本出路。
3.4通过畜禽良种推广普及, 实现畜禽养殖 “良种、良法、 良料” 三良配套, 达到“高产、 优质、 高效、 生态、 安全” 畜禽养殖的目标, 提高养殖效益, 增加农牧民收入, 是伊犁州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最终目的。
4对伊犁州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要求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现代畜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牲畜品种良种化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建立科学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是实现牲畜品种良种化的保障基础。 因此,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立足现有基础, 以加速畜禽良种化进程为主线, 以提高种源生产、 良种繁育、 科技推广能力为手段,逐步建立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的新型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提高畜牧业核心竞争力, 增加畜牧业产出效益,带动农牧民增收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本质要求。 为此, 笔者针对伊犁州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方面提出几点思考:
4.1以伊犁州党委提出的“坚持以规划指导发展。规划是生产力, 是重要的生产资源, 高起点、 高水平的编制规划,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的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编制科学合理的伊犁州畜禽品种区域布局总体规划, 各县 (市) 根据州上的总体规划,结合各自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畜禽品种区域布局详细规划。
4.2由于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畜牧业生产体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原来以国有集体为主的畜禽繁育体系也被打破,而相应的新型完善配套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没有及时的建立起来,从国家到地方对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作滞后。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需求,我国开始重视畜禽良种繁育场 (基地 ) 的建设工作, 但是投入仍不足, 尤其是伊犁州财政紧缺, 对种畜禽场的投入更不足。 种畜禽培育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工作,应有各级政府给予大力的投入, 以保障良种种畜禽的繁育, 满足社会需求, 推进牲畜品种良种化进程。
4.3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需求, 我国从国家层面顶层设计, 建立整体结构层次科学合理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笔者认为: 从国家到地方应该加强对国家级种畜禽场的扶持力度, 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同时各地根据各自的优势主导品种,创建良种畜禽繁育基地(中心 ) , 配套饲草饲料地, 以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为主, 实行企业化管理、 市场化运作; 以各级政府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 吸纳社会资金投入, 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小区, 作为各地良种畜禽的扩繁基地, 以承包、 租赁、 托畜制等形式经营, 扩繁良种畜禽, 辐射带动广大养殖户,从而形成创建良种畜禽繁育基地(中心 ) —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小区—示范带动广大养殖户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4.4加强种畜禽执法和执法队伍建设工作, 配套地方性法规, 建立种畜禽质量检测中心, 强化种畜禽生产经营市场秩序监督管理, 规范种畜禽管理工作; 坚持开展各类品种鉴定登记、生产性能测定等基础性育种工作,同时加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 建立伊犁河谷丰富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库。
4.5加强与区内外科研院所进行广泛的科技合作,加大科技研发、 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工作, 以科技推动伊犁州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进程,提升伊犁州畜禽良种繁育的科技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