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我国2014年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现状

发布时间:2014-04-04 15:05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邹昌新 湖北省松滋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畜牧业是国家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经济的发展, 科技水平的进步, 我国的农业也迅速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逐步调整, 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不可或缺。近年来, 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畜牧业。要想畜牧业继续蓬勃发展, 就要做好防疫工作, 保证畜牧业的健康、 稳定发展。
1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 畜牧业占农业生产总值的大部分, 在绝大多数地区, 农民的收入多数是依靠畜牧业, 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了一个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畜牧业是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 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要保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离不开防疫工作。
1.1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必要性
    畜牧的发展能够保证农村经济的发展,畜牧的兴旺标志着农业的兴旺,农村建设要想取得良好的成就, 离不开畜牧业的发展, 畜牧的发展, 能够保证农民的生产生活、 生活宽裕, 保障新农村的建设、 发展。畜牧的疫病严重阻碍了畜牧发展, 由此可见, 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重要性。
1.2新农村建设的畜牧防疫工作
    农村是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薄弱环节, 而农村是畜牧的原始生产基地, 做好畜牧防疫工作要从源头做起。但是, 在农村, 经济发展相对迟缓, 畜牧兽医防疫人员相对缺乏, 畜牧防疫设备相对陈旧, 畜牧兽医防疫投入力度不足。另外, 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相对不高, 科技知识相对落后, 没有认识到畜牧防疫工作的重要性, 导致农村基层的畜牧防疫工作难以开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现代化建设中, 人民群众对产品质量日益提出高要求、高标准, 拓宽了畜牧业发展的同时, 也对畜牧产品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要求。
2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现状
2.1防疫组织建设
    畜牧兽医的防疫工作能够保证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 保障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 保证农民的增产增收。随着畜牧业的蓬勃发展,各城市已建立了相关的畜牧兽医管理局, 设立了兽医防疫专管部门, 培养了畜牧兽医防疫专员, 逐步建立了防疫工作体系, 形成了防疫工作机制。但是防疫组织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兽医防疫专员素质不高、 知识结构老化, 与要求的现行兽医防疫工作间存在差距。另外, 工作环境较为恶劣、 待遇不高, 导致了兽医防疫专员没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 没能很好地达到现行兽医防疫要求的目的。
2.2基层兽医防疫技术措施
    畜牧兽医的防疫工作是为了避免畜牧疫病的发展, 提高畜牧群体免疫力及保护力, 要求免疫密度达到 100%, 有不低于 70%的免疫合格率。在基层的畜牧兽医防疫机构中, 基础设施不完备, 甚至设施陈旧老化, 基本的供应不能得到满足, 加上防疫措施落后, 免疫质量难以提高。 一些乡镇虽配备了储藏药品用冰箱, 但是地方的冷链体系不完善, 无法确保在高温季节疫苗的储藏及运输, 也无法保证需要长期储藏疫苗的有效性, 使生物疫苗的效价及质量都难以得到保障。
2.3畜牧兽医防疫监督手段
    畜牧防疫工作虽已被列入重点工作内容, 但畜牧防疫监督机制仍没有明确规定。畜牧防疫机构要对兽医的防疫工作进行必要的检疫监督、 技术检测等, 要对防疫用疫苗的生产、 储藏、 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控,要求监控设施和技术都要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农村畜牧业的集约化程度不高, 多数畜牧属于分散饲养, 农民自由交易、 法制观念不强, 导致畜牧业的不能很好的开展防疫、 检疫工作, 使得防疫监督工作难以落实。 另外, 用于防疫监督的仪器设备在数量、 质量上都不能得到满足, 难以保障畜禽检疫质量。 对于已具有一定规模的畜牧业养殖户, 其防疫工作自成体系,害怕外来防疫会引起畜禽生产能力下降, 因此, 政府防疫机构难以对其进行防疫监控,不能保证防疫效果。


3保障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策略
    要提高畜牧业的集约化经营水平,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保障畜牧业发展的高效、 优质, 使畜牧业形成更加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出以下建议:
3.1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兽医防疫工作基本方针
在各种体制改革中,无论畜牧体制如何变动,“预防为主” 是畜牧兽医进行防疫工作时必须坚定不移、 自始至终坚持的基本方针。 建立健全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 积极鼓励、 邀请社会各方面的人力、 财力、物力参与其中,督促防疫工作执行的科学化、强制化, 发展的全局化、 社会化。 坚持 “预防为主” 的方针,必要时加入法律强制力, 以法引导信息、 监督管理,强制防疫工作贯彻实施。
3.2加强畜牧兽医防疫工作
3.2.1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
    完善的疫情报告能够帮助兽医更好地掌握、 认识疫病发生规律性特征, 是防御、 控制疫病发生的有效依据。完善的疫情报告制度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是畜牧兽医进行行政管理、 做出宏观决策、 制定业务技术的科学依据。 在疫情报告中要明确疫病种类、 项目, 符合国家政策有关内容, 使疫情报告的统计结果具有现实的科学性。 每个县市的地理、天气、 经济、 运输等状况均有区别, 疫情报告要以县为单位, 收集、 整理相关疫情及畜牧防疫工作材料,对收集、 整理后的疫情资料及时进行科学、 合理的分析, 制定出相应合理、 有效的防疫政策和业务技术,并每年对疫情进行分析汇总, 向上级部门定期汇报,建立起上下贯通的监督体制,以便在发生严重危害的疫情时, 能够及时、 准确的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3.2.2充分利用畜牧疫情普查结果
    在组织畜牧防疫工作技术力量, 全面、 系统的普查影响畜牧发展的疫病、 灾害后, 认真总结防御、 控制措施, 总结经验教训, 研制有效控制畜牧疫情的疫苗、 药品等措施, 分类指导畜牧兽医防疫工作, 为兽医教学、 研究等提供科学支持。对于重要疫情灾害,国家和自治区重点防御的疫情, 由各级政府统一制定政策措施、 统一防治。对于一般的疫情灾害, 各县市根据已有经验,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及危害的严重性来制定防治措施。
3.2.3加强生物药品的管理和使用
    畜牧兽医的防疫工作主要是依靠生物药品, 它是防病灭病、 诊断疫病的重要手段。各级畜牧疫苗无偿供应, 冷藏设备落后或缺乏, 导致在疫苗药品的管理、 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浪费、 储藏不当、 疫苗变质等现象, 危害着畜牧的防疫工作。要解决这一现状,乡镇畜牧兽医站可与畜牧养殖户签订疫苗合同, 由养殖户自己储藏, 承担经费。兽医站制定疫苗需求计划, 由养殖户缴纳费用后汇报上级, 进行疫苗领取, 避免疫苗的浪费, 对疫苗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地方政府还应设立用于畜牧防疫的专门经费, 以应对突发疫情, 有专项资金购买疫苗, 及时解决疫病发生, 地方有周转资金用于疫情监测和检疫, 另外, 还能用于购买冷藏设备, 改善基层畜牧防疫条件, 保障防疫工作顺利实施。
3.2.4加强兽医经费的使用管理
    通过有偿服务, 利用设立项目、 签订合同的方式, 提高畜牧兽医的经费使用效率。 保证项目目的明确, 有较强的计划性, 清晰明确的技术性指标, 明显、良好的社会、 经济效益, 避免对防疫经费的滥用和浪费, 对防疫效果定期检查监督, 及时纠正修改, 评价成果效益, 并进行适当的奖惩。兽医经费还可用于畜牧专项工作, 对于严重疫情及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疫情的防治, 新技术的推广, 疫情防治工作的重大研究课题以及兽医科学知识、 技术的普及等方面。
3.3建立畜牧兽医防疫社会化服务体系
    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物质基础是优质的兽医药品和器械, 要完善兽医药品器械市场, 积极配合相关部门, 积极建立兽医药品器械市场, 为畜牧兽医防疫工作提供优质、 高效的服务。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力、 物力、 财力, 鼓励各企业加入兽医药品器械市场中来, 生物制品与结合市场调节, 形成社会化服务体系, 为畜牧业的优质、 高产提供条件。
3.4加强市场畜牧检疫工作
    要加强农贸市场的活禽检疫工作,肉类产品的安全检查工作,制定标准化、制度化的监督监察制度, 做好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工作, 保障各个屠宰场的肉类安全,及时总结经验, 并逐步推广。
3.5加强兽医防疫工作的管理工作
    严格依据法律法规, 加强兽医卫生监督管理, 提高自身执法水平, 健全卫生监管制度, 整顿不合格畜牧兽医监督、 检疫员, 对兽医在防疫工作中的违法之处严肃处理。 加强兽医药品监督管理, 保证兽医在防疫工作中使用药品的质量及效用。加强兽药法律法规的学习并严格执行, 保证兽药的法律监督工作。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